第2434章 西征纪实(一)兵围喀山(1/6)
六月的伏尔加河泛着浑浊的浪花,河东岸的喀山城墙在晨雾中露出斑驳的石灰岩轮廓。城头的双头鹰旗帜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却掩不住守军眼底的惊恐——半个月前,秋明的急报传来:这座沙皇俄国在乌拉尔以东最大的城市,已在西征明军三轮炮击后失去抵抗意志,打开城门,宣布投降。
“他们的炮车装着铁轮,在草原上跑得比哥萨克快马还快!”逃回的斥候浑身血污,膝盖磕在总督府的橡木地板上,语速快得仿佛有人拿刀抵着他的后背,“每门三号轻炮都缠着红绸,炮身上刻着神秘的东方文字!我们城头上的火绳枪手刚开始装填,明军的燧发枪就响了,密集得像暴雨打在铁皮上!”
总督阿列克谢斯特罗加诺夫的手指捏紧羊皮地图,秋明的标记已被红笔圈死,墨迹未干。他现在已经清楚的知道,所谓“鞑靼人”其实是明朝麾下的归化骑兵第一军,这些骑兵人人背着万历三式短款马枪,枪托上的青铜兽首徽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不过,真正让他胆寒的,是探马提到的“三段击”战术——五千火枪手分三列轮射,枪声如滚雷般持续不断。他甚至还知道这支明军的另一项利器,毕竟秋明的木质城堡在三号陆军炮的实心弹轰击下,很快就崩塌了半边。
阿列克谢当然知道,因为他就是在秋明战役之后数日爆发的另一场战役中被击败,然后惶惶然西逃喀山的——那场战役的发生地,托博尔斯克,正是他这位西伯利亚总督的驻地。
喀山被沙俄拿下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五十年左右。这里的行政机构为“喀山宫廷衙门”,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喀山事务府”,被纳入沙皇的“特辖区”,因此本身并无总督管理。
然而,由于此时已经进入留里克王朝绝嗣之后的混乱时期,连莫斯科都是一片混乱,喀山自然更加群龙无首。在这种情况之下,阿列克谢·斯特罗加若夫这位西伯利亚总督逃来之后忽然发现,他居然就是喀山地位最高的人,于是鹊巢鸠占,开始借明军的威逼号令起喀山当地的贵族来。
喀山贵族分为两派,一派是俄罗斯贵族,一派是鞑靼贵族。这一局面的出现,需要从沙俄征服喀山汗国之后说起。
沙俄在1552年征服喀山汗国后,实施了分阶段、多层次的治理策略,融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