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5章 西征纪实(二)俄奸?(1/6)
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多尔哥鲁基庄园,历经多代王公修整扩建,直到伊凡三世统治时期才初步形成后世规模的克里姆林宫内,伪德米特里一世的波兰顾问正在爆发激烈争吵。
“明军只有三万骑兵,而仅喀山一城就有两万守军!”波兰火绳枪兵统领扬扎莫伊斯基捶打着橡木桌,盔甲上的红底白鹰徽标撞出刺耳声响,“他们的炮车既然巨大,就必定十分依赖道路运输,这在此时的伏尔加河湿地里必定寸步难行!”
“秋明的守军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密使悄然递上一卷羊皮,上面用朱砂标明明军的火器部署:“他们的燧发枪不怕潮湿,即便是在雨中,击发率仍有七成。更可怕的是,每门三号炮配备两百发定装弹,由弹簧马车运输,完全能支撑起大规模作战。至于运力……阁下,蒙古人从不缺乏马匹或者其他各类畜力。”
伪德米特里一世盯着地图上逐渐缩小的蓝色区域,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他知道,如今自己身边的波兰军队是自己统治的基础,断然不能随便外派,更何况是喀山那么远的地方。
至于能否再请求波兰派出额外的援军……就算波兰愿意,这些援军也远在千里之外,以波军的动员体系,两个月都未必能完成集结,三个月内不可能出兵,根本就指望不上。
[注:波立联邦贵族势大,国王若想召集大军,需要先开召开瑟姆议会取得同意,然后贵族们回封地征集兵员,十分耗时。]
至于扬扎莫伊斯基说喀山有“守军两万”,这话既真也假——城内确实有两万守军,但其中超过一半是刚招募的农奴,别说火绳枪了,能人手一把草叉就算装备精良。
剩下的不到一万军队,实际上来自于至少二十家大大小小的贵族、豪族,组织上属于临时编成,战时能不能号令得动都十分存疑。
此外,这些军队又来自两大部分:俄罗斯族和鞑靼族。
俄罗斯贵族或豪族们从自己封地、庄园中拉来的灰色牲口虽然不值钱,但手中倒是多数都有了火绳枪,只是绝对谈不上先进,很多还是二十多年前在利沃尼亚战争中缴获的旧货。
鞑靼贵族们有一些骑兵部队,但武器还几乎全是冷兵器,规模也不大(受到沙皇限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