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奖赏(3/4)
王德榜本人做过鸟铳,还有两人也做过鸟铳,但这鲁密铳不论形制还是内里都和普通鸟铳完全不同,张瀚买了很多的书,不少都是和当时的火器发展有关,不仅有火器名家赵士桢,还有一本《兵录》里头有一章西洋火攻神器说,对火炮的描述详细备至,包知各种口径型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作者是一个参将,张瀚看了惊为天人,而这人后世默默无闻,张瀚根本没有听说过此人,明朝晚期,正是中西融合交汇的时期,有不少欧洲人来华,包括使节和传教士,也有普通民众,欧洲的火器和战术发展也被明朝所重视和学习,在明季虽然已经稍微落后于西人,但在造船,火器,天文,包括数学和几何等学说上,连同礼部尚书徐光启在内,大明也是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西洋的好处,中国人并没有妄自尊大,固步自封。
在书上看到鲁密铳后,张瀚就不满足于使用鸟铳,叫王德榜挂帅成立了一个火器组,几个打制过鸟铳的为核心,几个机灵些的巧手当学徒,近十个人鼓捣了一个来月,终于将这火器制造成功,不仅做工很好,实战效果也是一流,有这么一支铳在手,张瀚感觉安全感都上升了很多。
“这铳再继续造些,一月能造几支?”
“回东主,”王德榜被赏了二十两,这会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下精神抖擞的答道:“咱们现在有五个钻头,最多也只有五人能钻,每日钻一寸,一个月能钻成一支枪管,就是这钻枪管费事,别的工做的很快,这样算来,每月能做出五支。另外也担心会钻废了,得同时多钻几支管,这样才保险些。只是这么一来,挑费就高了,鸟铳不到三两一支,这鲁密铳恐怕要六七两。”
“慢了些。”张瀚道:“不过这东西也不敢多造,叫人上了眼上了心,告我一状,多少也是个麻烦。五支便是五支,我不叫停,王胡子你就一直造。价格你不必管,这点银子我还出的起就是了。”
王胡子眉开眼笑,深深一躬身,答道:“是勒,东主。”
鲁密铳的技艺传自土耳其,逆天神匠赵士桢在京城研发成功,早前明军还少量装配过,后来压根就没有人用了,主要原因还是太贵,制造又费时,京师火器局的那些工匠造个鸟铳都一多半不能用,更不要说这工艺要求更高的鲁密铳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