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什么来头(4/6)
以纠正。
和平年代,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要想成为指挥家,就需要勤学苦练。靠笔,写出锦绣文章;靠嘴,或说,口才好;或唱,都能出人头地。
现在很多名人,大多数没有经历过炮火的洗礼,没有经历战争,就无法理解战争的残酷无情。
那种血腥的场面,不是电影造假造出来的,而是真实的。
既然有这样规定,也无可厚非,层层机构都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
在疾控中心,他们认识了穆科长,他在专门负责水质化验。
穆科长看起来长得消瘦,头顶还有几根摇摇欲脱的头发,属于重点保护区。一看,就让人担心,也让人分心,和他谈话,老是自觉不自觉地注意到他的头发。
他很热情,说:“上次化验,我严格把关。这是县分公司给的任务,又是一个海外爱心援助项目,不严格不行。你们对化验结果满意吗?”
“就是不满意才来找您啊。” 季柯南说。
“怎么不满意呢?”他问。
“我们需要一份合格的报告,各项指标都要达到标准。”季柯南说,带着命令的口吻。
“这个好办,只要你想要合格的报告,我就给你造个合格的。”穆科长说。
季柯南吃了一惊,呆若木鸡,一动不动。
“我们会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他们想要的报告。要合格的就发合格的,要不合格的就发不合格。先要不合格的,再要合格的,也行。”穆科长解释说,眉飞色舞的,十分得意。
季柯南明白了,原来的权威报告就是这样出炉的啊。
“化验费每个水样3800元,坪村至少需要三个水样化验,因为水源分布不同。那泉村和荷村呢?我不清楚。需要到了那里再看。”穆科长说。 “好的。今天去泉村好吗?”季柯南问。
穆科长说:“行。”
说走就走,刚好今天疾控中心有车去另外的邻村办事,他们就搭了便车。
在山区,搭便车是常有的,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好处,先要想想后果。比如老人,他很需要照顾,但是,你不知道老人在路上慢慢走是什么原因,或者是因为他不能坐车,只适合走路,如果硬要他坐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