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咱们不谈判,谈生意……(2/4)
先生,如果在山东种植棉花,能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张准从容不迫的说道:“棉花和粮食之间的平衡,我自然会解决。我只想知道,以刘先生的专业水平,如果山东本地能够生产大量的棉布,不知道刘先生是否有兴趣参与销售?”
刘一平昂然说道:“当然愿意。”
张准依然是不愠不火的说道:“我只问刘先生有没有兴趣销售我们山东自己出产的棉布。”
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说,1亩棉田相当于5亩稻田。这极大的刺|激了棉花生产。万历六年,山东运往京库、边库的棉布达60万匹,棉花达39万斤。向辽东地区输送的棉布,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山东。只是由于近些年来,山东战乱不断,一会儿闻香教,一会儿孔有德,才会导致棉花产量急促萎缩,昔日的辉煌不再。
刘一平心想,你要是有诚意就怪了。
他决定在张准的面前,实话实说,自然不会撒谎。
张准想要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不被别人打倒,就要未雨绸缪,自力更生。粮食是要种的,棉花同样是要种的。有吃的,有穿的,才能保证人心的稳定。在这样的乱世,没有什么比有吃有穿更加重要了。
张准不经意的点点头,缓缓的说道:“江南的棉布价格为什么上涨?”
随即意识到什么,他遗憾的摇摇头,酸涩的说道:“百户大人说笑了,山东本地,想要出产大量棉布,只怕不容易。就算大力推广棉花种植,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成本也不可能比江南的棉布更低吧?”
推荐张准为浮山所的百户。
当然,跟刘一平提一下,只是他一时间心血来潮罢了。对于和王世新的谈判,张准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谈判,他的字典里面,根本没有这样的字眼。
刘一平最后委婉的说道:“千户大人是很有诚意的,还请百户大人仔细斟酌。以后千户大人和百户大人就是一家人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对自己军户打打杀杀,毫不手软,对待战死的鞑子,竟然这样仁义,简直比自己的家人还要亲。大明朝就是这样的汉奸实在是太多了,才会在鞑子的面前不堪一击。
端正一下自己的身躯,刘一平简单明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