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咱们不谈判,谈生意……(3/4)
的抛出了王世新开出的条件:
王世新还真是舍得下血本。
张准奇怪的说道:“交给千户大人?为什么要交给千户大人?人是我们抓到的,当然是我们自己处理了!”
刘一平越发的疑惑,不知道张准到底在盘算什么,情不自禁的看了张准两眼,却发现他好像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的内心,情不自禁的有些惊讶,又有些激动。难道,这个张准,真的能够自己生产棉布?如果真的是这样,自己岂不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事实上,明朝棉花的种植面积,大部分都是在西北和中原,江南地区只有少量种植。现在,高迎祥、张献忠等人领导的起义军,已经将陕西和河南完全搅成了一锅粥,棉花的种植,自然大大的受到影响。这些年输入江南的棉花数量,还不到以前的三成,还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原材料不足,棉布的价格上涨,势在必然。
分给张准良田三百亩。
刘一平愣了愣,愕然的看了看张准。
刘一平说道:“百户大人,你说的没错。临行前,千户大人的确是这么反复叮嘱的。”
张准不置可否。
当然,以上只是初步提议,如果张准觉得不满意,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要不继续和千户大人作对,那就一切好说。至于张准之外的其他人……对于过去给军户们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千户大人表示真诚的歉意。当然,这个真诚的歉意,只限于口头上的。千户大人深信,只要张准不继续煽动军户们的话,军户们是没有能力和千户大人作对的。
随着山西农民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大明朝被波及的省份,将会越来越多。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是只懂得破坏,不懂得生产的人物。他们的军队所过之处,只会将更多的棉花产地、粮食产地摧毁,导致棉花、粮食价格不断的上涨,最终达到一个令人咂舌的高度。
刘一平顿时一喜,下意识的说道:“当然愿意。”
其实,在大明朝,山东的棉花产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成化年间,单独兖州府一地,就有棉田五万多亩。当时每亩稻田产量大约一石(相当于1888斤),每亩棉田产净花21斤左右。当时稻米一石大约08两银子,棉花1斤大约02两银子,21斤棉花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