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没想不劳而获(2/5)
”关云天道。
“也就是说,到了昌达集团以后,要另起炉灶,从新开始?”
“对了,从新开始,不动健华医药研究院的一草一木,免得招惹是非。”
“可是关总,做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另起炉灶,从新开始,要取得成果需要一些时间啊!”史晓东不免有些惋惜。
“那没办法,要想平安无事,就得跟以前做过的工作一刀两断,不过史工也不要有顾虑,昌达集团从来就不做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事,我们不着急,等得起,昌达集团知道按科研规律办事,不会给科研人员太大的压力,只要你们潜心科研工作就好。”
跟原单位签订保证协议后,史晓东终于得到放行,关云天和叶佳怡又采用类似办法,从最初选定的康源药物研究所引进了另一名药物研发人才邹博士,现在,史工和邹博士构成了昌达集团医药创新团队的基础。
和其他高管一样,昌达集团决定对史晓东和邹博士实行年薪制,他们的工资相当于原单位的六到七倍,住房标准是原单位的一点五倍,无论薪资和福利,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让引进的两位人才非常满意。
应史晓东和邹博士的请求,昌达集团分别为他们的家属在省城或昌达集团安排了恰当的工作,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根据童博士的建议,关云天和叶佳怡决定让史工和邹博士筹建各自的专题组,研发方向自定,项目自选,各自招聘助手,需要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由各自独立采购。
如此宽松的科研环境,大大出乎史晓东和邹博士的预料,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人贵有自知之明,虽然昌达集团没有给史晓东和邹博士任何科研方面的压力,但他们知道企业花大价钱引进他们的目的,所以,在从外地搬家到省城后,他们抓紧时间处理完自己的私事,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向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了各自需要配备的助手人数和层次,还向供应部门提交了仪器设备采购清单,除此之外,史晓东和邹博士还分别向集团公司技术总监呈交了各自下一步的科研选题方向和选题报告。
为了给史晓东和邹博士营造尽量宽松的科研环境,上述事项原本都让他们本人自主决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