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阴阳怪气(4/6)
分雅致,偶尔有恩客在桥头招呼,这美人们多数不应,女儿节的日子,平日里蛮横的鸨母们,也不会让她们接客。
三五好友,两三文人,挽着衣袖,谈天说地的向着城外走去,他们今日要登高望远赋诗,城外聚宝山东麓的碧云寺,就是他们的去处,那地方也算是清净,唯一遗憾的是大行之地,不可招一些歌姬助兴。
有三姑六婆扎着堆儿,上街采买菊花酒,凑在一起,话东家长,说西家短,她们的话,总是说不完,也道不尽,然后三人成虎,是非就慢慢的多了起来,一些姑娘和公子就凭白受到了牵连,变成了旷女怨夫。
尼姑、道姑、卦姑称为三姑,而六婆则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有些地方这三姑则是尸娘、看香娘、看水碗娘。
但是不管称呼如何,都逃脱不了一个觋字,大约解一下这个字,就是走街串巷,随处可见的巫。
“收生有年,五更半夜,不得安眠,手高惯走深宅院,几辈流传。看脉知时辰远近,安胎保子母完全。搧镘的心不善。刚才则分娩,先指望洗三钱,这位官老爷,您找我有什么事?”一个稳婆唱着曲笑嘻嘻的问道。
三姑六婆在大明朝并不受人待见,从觋一字可看出,三姑六婆这些女子,周旋于富户高门或小户低檐的人家,有一张利辩之嘴,从事买卖,说事传言,总能探听到些奇怪的消息。
有诗云:老妪专能说短长,致令灾祸起萧墙。闺中若听三姑语,贞烈能叫变不良。
说的就是这些三姑六婆的嘴皮子,谁家还没点秘密事?这些姑婆的嘴,就是祸根。
大户人家平日里总是对她们避之如蛇蝎,但是用到的时候,又不得不求上门去。三姑六婆这个时候,往往都会不客气的很,弄得人更是不痛快。
张嫣出宫就是要做这道姑,三姑之一,她没什么营生的手段,读了半辈子书,性子又孤高,出了宫,难活。
“锦衣卫缇骑。”拦住稳婆的人是一个锦衣卫,名叫郭尚礼,他出示了自己的信牌。
他是田尔耕手下的一员干将,追查和光禄寺卿郝东勾连之人,因为办案得力,刚刚从阳和卫百户调到锦衣卫。
“呀!缇骑大人。”稳婆难掩自己的惊慌,提着脚,准备脚底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