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江南赋税岂止繁重(2/6)
海漕之事,其中利润之丰厚,让沈家直接做了那杭州府的首富。
这是沈家的财富密码,现在被大明的皇帝调查出来了。
朱由检并打算追究沈家的违法行为,他看到这件事之后,只能沉重的叹息。
大明的百姓,岂止是忠君爱国四个字可以形容?
大明对苏淞八府之地,非常的不友好。
苏淞八府之地包括了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湖州、嘉兴、杭州八府,这八府一共承担了大明共计四百一十五万石的漕粮。
大明一年的漕粮大约在两千两百万左右,而这八府之地,就承担了五分之一的税赋。
苏淞八府之地重赋税,可不是玩笑。
以江苏高淳县为例子,他们本身不产粳米(糯米),就不得不到高宝县去购买,甚至需要跑到山东的凤泗县才能购买得到所摊派的粳米。
而江苏各州府县都有巨大的摊派压力,不得不四处求购,每到这种时候,苏州就开始大规模内斗,而且极易升级为械斗,大明人都喜欢嘲讽江苏为散装江苏。
这种局面下,苏州高淳县的每一任县令,苏州府的每一任知府,浙江布政司的布政使,每年都在上书同一件事。
求求你了,万岁爷,让我们漕粮改折银吧!
当然每一任的大明皇帝统统都是留中不发,从来未曾受理。
哪怕是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都不敢动江南八府之地漕粮改折。
一方面是因为漕粮改折银,会影响到大明京师的粮食安全,另外一方面,涉及到了大明朝初建的时候的矛盾。
当时朱元璋在滁州,而张士诚在苏州,苏州从上到下支持张士诚,本身张士诚也是他们推出逐鹿天下的人物。
后来朱元璋和张士诚在鄱阳湖上大决战,好悬一股东风吹,朱元璋的小船烧了张士诚的铁锁横江侥幸获胜,否则张士诚的大船在鄱阳湖全胜而出,那天下就不姓朱,改姓张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政治路线问题,哪怕是张居正都绕不过去。
万历九年之时,全大明,连辽东的建奴都享受了一鞭法带来的好处,但是江南八府、浙江、湖广、浙江三省,不准折银。
当时的布政司和两名知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