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道路的选择(2/6)
此事,可以把耿如杞推出去以平民愤,若是万岁亲自下旨,到时候,山西乱起来,天下都乱了。”袁可立忧心忡忡的放下了手中的奏疏,提醒了一下大明皇帝如此动作的后果。
最早的王二、之后的高迎祥,再之后的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他们之前一直无法成事,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在关陇一带,无法突破太原城,就无法前往京师,无法突破潼关、洛阳一带,就进不了中原。
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面对大明皇帝依据地形围困包围消灭的战术,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王二和高迎祥都输掉了,身首异处,而李自成给出的答案是屡败屡战,成功突破了太原和潼关、洛阳一带,进入了中原。
张献忠给出的答案是入蜀,在成都【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最终走上了和南明朝廷的联合抗清的道路。
此时耿如杞的所作所为,有可能造成山西的动乱,介时陕西民乱起,山西百姓望风而投,这次可能不是李自成进京,而高迎祥高闯王进京了。
朱由检摇头说道:“朕相信耿如杞这么做,他可以处理好后续,若是处理不好,他也曾经上书于朕,是朕准许,朕不会让耿如杞自己背负这个骂名。朕虽德薄匪躬,若真的上干天怒,罪在吾一人。”
不管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还是现在的朱由检,都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明明可以逃跑,可是崇祯皇帝依旧选择了留下了绝笔书,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裂尸,勿伤百姓。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蠢是蠢了一些,年轻了一些,稚嫩了一些,但是在承担责任上,绝对不是一个怂包。
袁可立不再进言劝谏,忧心忡忡的说道:“既然万岁决定了,那此时臣以为还是得派出内侍,徐应元和涂文辅这叔侄,在西山煤局做的不错。”
孙承宗有些犹豫的说道:“那是不是要往山西增兵?这样九边重镇,燕山沿线的军卒,就要悉数调往山西,但凡是黄台吉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会放过这个京师空虚的机会吗?”
“当然不会。”朱由检十分确信的说道。
事实上,每次建奴入关劫掠,都是大明重兵布防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趁着大明平定民乱的契机,京师空虚,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