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道路的选择(3/6)
台吉只要得到消息,就会入关来劫掠一番,满载而归。
大明始终陷在平定民乱,还是平定建奴叛乱,两线作战的困扰之中,诺大个大明,生生被两线作战给拖垮了。
朱由检对孙承宗说道:“所以,孙帝师,蓟门、遵化,不可以有失。”
“蓟门火炮局虽然已经营生,但是依旧未曾形成战力,最早也在后年可堪一用,万岁,若是明年调兵山西,恐有不测。”孙承宗很老实的交待了这么做的后果。
西暖阁里十分安静,大明朝的臣子们,静静的等待着年轻的皇帝,对此进行抉择。
“山西暂不进兵,一切交给耿如杞打理,每日发咨文征询,但凡是有需要增兵,则即刻增兵就是,建奴来了的话,朕亲自领着锦衣卫和腾骧四卫,与之抗衡。”
朱由检如此决定。
这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好事?
朱由检能做的就是两害取其轻,若是黄台吉敢来,朱由检就敢亲自前去迎战,介时就是一场以天下为赌注的豪赌。
朱由检不敢保证自己赢,但是他黄台吉必输无疑。
“这……”
孙承宗和袁可立互相看了两眼,最终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万岁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口出狂言之人,言出必行的万岁,若是建奴真的入关,可能万岁真的可能会去迎战。
孙帝师也好,袁军门也罢,他们同样无法阻拦大明皇帝想做什么,无法相劝之下,只能早早的做筹备。
按照孙承宗的分析,倘若山西乱起来,必然需要增兵之时,就是建奴破长城入关劫掠之刻。
当然,这都是孙承宗的分析。
他站在一个兵部尚书的立场上,分析战局,当然是遵循料敌从宽的原则,在制定战略战术的时候,尽量将敌人想象的足够强大,多做筹备,但是在具体宣传上,又要冠以建奴、贼寇等字眼,表明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正统对敌寇的藐视。
耿如杞在任山西巡抚近五载,而他的老师秦士文则就任山西也是数年之久,耿如杞既然敢下手,自然是抱有了万全的把握。
“王八蛋!取我的刀来!”
耿如杞看着手中的账目就是猛地一甩,也不等近卫取刀,他直接从军卒的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