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忽然之间,海晏河清(4/6)
儒两人。
而薛国观,既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他只是一个西党,又不愿意攀附魏忠贤之人,为了给皇帝搞钱,把自己的命都搭了进去。
所以,温体仁和周仁儒可以说是东林的两大派别,即可以互相为敌,又可以互相合作。
结果作为两大龙魁之一的温体仁陷入了八千顷田地之事上,而周仁儒陷入了股份制文渊阁大学士的风波。
两个人此时漏出的马脚,不得不让朱由检怀疑,是自己没用力,这两位权臣就要倒下了,还是两个人在朱由检面前演双簧。
文渊阁大学士的廷推,备受瞩目,这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明公的江湖地位,而这个廷推又难以抉择。
原来的崇祯皇帝,为了省事,直接搞了个金瓯,里面写上名字,然后皇帝抓阄,这种枚卜掣签,来推举大明朝权力核心的文渊阁大学士,可想而知,最后闹的多么难看。
但是崇祯皇帝有办法吗?
没有。
一如现在的朱由检一样,他也没办法。
廷推内阁和京察这两件事,本身就会引发无数的党争,不想引起党争,就用这种抓到谁就用谁的方式。
无奈之举,但这就是魔幻的大明朝现状,若是不想闹得党争再起,闹得大明朝上下鸡飞狗跳,原来崇祯皇帝那个抽签的法子,是最好的法子了。
任贤与能,可是谁又是贤人,谁又是能人?识人之明这四个字,看似容易,却是人间至难之事。
倪元璐是大明仕林们公认的贤人,也是后世鞑清钦定的能人,清廷皇帝都说早日用倪元璐,大明朝就不至于灭亡了。
可是倪元璐真的是贤人,也真的是能人吗?
都是一路货色。
朱由检心心烦意乱的看着奏疏问道:“山西那边来消息了吗?耿如杞一直没有求援吗?”
“回万岁爷,耿如杞的奏疏若是到了第一时间会送到乾清宫来,没有送来,那想来是没有。这万岁爷安心,不管是兵部还是吏部,亦或者是文渊阁或者司礼监,断断没有敢阻拦的人。”王承恩俯首说道。
耿如杞已经把事都给办了,大明朝堂上上下下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只能任由耿如杞施为,但是从始至终,耿如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