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忽然之间,海晏河清(5/6)
都没有奏疏进京请援。
王承恩自然看出了万岁爷的焦虑,劝谏的说道:“耿巡抚在山西任官已有十年有余,万岁爷勿用挂怀,相信耿巡抚既然敢做,那就敢当。”
“黄立极那边呢?来消息了吗?和建奴的和谈也没有任何的消息吗?”朱由检总觉得心绪不宁,有大事要发生,却没有任何的奏疏。
“黄首辅那里没有消息,不过上次吴孟明吴千户,在大政殿上和代善大贝勒角力,两个人倒是拼了个旗鼓相当。”王承恩汇报着自己知道的工作。
郑芝龙和郑芝虎那里出现了问题吗?
朱由检心里直犯嘀咕,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否则自己为何一直如此心绪不宁?
每到过年的时候,大明朝的奏疏都会趋向于平和。
当年万历皇帝因为大过年收到了一封《酒气财色疏》的奏疏,自此之后,再没有临过朝,甚至连文华殿的廷议都很少去。
大明的朝臣们总算是长了点教训,过年的时候,奏疏一般都是以称功颂德贺岁为主,若是再把这位大明天子气撅了,撂了挑子,他们朝臣就得自己背责任。
这种惯例,让一向习惯了风雨飘摇大明朝的朱由检,突然之间有些不适。怎么突然之间就海晏河清,怎么突然之间就天下太平了呢?
其实该发生的事情,依旧在发生,比如此时的耿如杞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他对内治理豪商的时候,归化城的顺义王传来了消息,说是林丹汗在察哈尔部的逼迫下,不得已继续向西进兵,此时林丹汗的汗帐已经到了不足百里之处,归化城告急。
耿如杞深知归化城对大明的重要性,此时林丹汗不顾天时,强行进兵,看来也是遭到了巨大的压力。而这巨大的压力来源的方向,自然是后金汗国。
“大同左右两卫,共计有万余人可以调动,若是调走之后,大同府空虚,察哈尔趁虚而入,又当如何?”耿如杞陷入了两难之中,虽然天时不在后金,但是后金差遣的是蒙兀人,劳民动众伤财伤人伤士气,后金怎么会心疼?
“若是有一支奇兵可以依仗就好了。”耿如杞想到了包统那万人队。
包统的万人队虽然骨瘦如柴,但是个个都是马上高手,此等严寒大雪封路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