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午门监刑(3/6)
整个官吏集团。
他所采取的策略是消极应对,不上早朝,拒绝递补官员职位。
在其御宇的万历四十三年到四十五年时期,六部尚书都无法凑齐,文华殿二十六席廷议席位,都空缺半阙以上。
高级官员的职位空缺严重,这相当于扼杀了官员晋升的途径,使得他们努力考取的功名毫无意义。
而朱由检毫不怀疑朱翊钧,是以此作为对文官集团的报复。
这自然无可避免使帝国,陷入更深的危机。
朱由检每次看到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内帑千万金的时候,都在苦笑,他要是有这么厚的家底,哪里还用得着这么累死累活?
万历皇帝可以选择逃避,是因为当时大明帝国国力鼎盛,府库充盈。
吏治在经过张居正改革后,还能够完善的运行,而军制在戚继光的鼎力施为下,大明也从征兵制,成功过度到了募兵制。
虽然中间开中法闹出了不少笑话和乱子,甚至导致了到现在大明朝廷每年倒欠浙江盐政几十万两银子。
但是总归算是完成了兵制的改良,大明军队还能赢下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这种军制改革行之有效的证明。
若非有萨尔浒之战的败北,万历皇帝的评价也并不会高上一个台阶,毕竟他的惰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党争的白热化。
但是现在朱由检面对的是连皇帝都要紧衣缩食的日子,连周婉言这位大明皇后,都以喜欢素色为借口,来节省开支。
他避无可避。
官吏集团和大明的百姓,从来都不是利益共同体,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极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寄生的关系。
但是这些官吏们也好,缙绅们也罢,他们总喜欢站出来,代表大明的百姓。
当然,这些官吏中,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直肠子”的“叛徒”出现。
比如此时此刻在山西屠刀高举的耿如杞;比如现在手已经伸向了六部的毕自严;比如现在南海子和军卒们同舟共济吃着大锅饭的孙传庭;比如正在辽东大地上吃着雪,奔赴义州战场的毛文龙;比如带着乡勇们,明年开春奔赴陕西平定民乱的卢象升。
他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台下这群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