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功过不相抵(2/6)
方的天穹之后,是无数的流星划过,地大亮若白昼,朝野大振不已,纷纷议论此乃不祥之兆,不宜动兵。
万历皇帝朱翊钧当然也看到了这个彗星,心有揣揣,最终还是停止了催促,杨镐才大大的喘了一口气,继续兵备。
但是又过了两个月,杨镐还是没有顶住后方兵部尚书黄嘉善,给事中赵兴邦,大学士方从哲的连章抨击。
文人的笔杆子的确杀不了人,但是诛心上,那可是字字珠玑,不带一句废话。
这三个人的奏疏言,杨镐有效仿李成梁养寇自重之嫌疑,有开门揖盗,养虎自贻之举,这一下子就把万历皇帝心里那根弦儿给出动了,随即下旨令杨镐平叛。
李成梁在建州玩的养寇自重的行径,是建奴做大的主要原因,这是当时在抚顺失陷之后,朝中统一的认知。
李成梁死了三年都不得清净,甚至有言官请开坟鞭尸。
杨镐筹备了八个月之久,终于在正月誓师,准备征伐之事。
其实四路合围的进攻命令,在当时也是报备了兵部,庙算之后,得到的结果。
在当时看,大明的实力远强于建奴,四路合围的进攻,并没有什么不妥。
四路不管哪一路,都有单独消灭建奴的能力,而且这四路进攻的方向,都是建奴必救之要地。
老奴酋制定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略,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兵微将寡再分兵,还有得打吗?
但是巧的就是,总兵杜松是一个瞧不起关外胡人的将领,他在延绥任参将的时候,时常带着两把乌金刀,杀的胡人人仰马翻,得了一个杜太师的诨号。
杜松在进军的过程中,先是先期渡过了浑河,比制定的战略更早一步过浑河,直接开拔至二道关扎营,孤军冒进。
而本就先期的杜松,听闻建奴在界凡这个地方筑城,在二道关再次兵分两路,一路,杜松亲自带领一万人,轻装简从,扑向了界凡筑城地的吉林崖。
一路两万人,驻扎在了二道关的营地。
老奴酋先是吃下了杜松吉林崖方向的一万人,随后两万人也被建奴拿下。
军事行动,如同倒塌的骨牌一般,兵败如山倒可以形容萨尔浒之战,在杜松战败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