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自陈疏(5/6)
担任吏部尚书,整顿吏治,取得了卓效的成果。
朱由检认为张居正作为一名政治家是极为优秀的,对于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如同班里的学神的答卷一样,照着抄一遍就行了。
这抄作业的第一步,就让朱由检犯了难。
当年张居正搞吏治整顿,也不是上了几封奏疏,和皇帝隔空商业互吹就实现了。
而是经过了很多繁琐的步骤。
比如第一步,京察。
京察,是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讲究四格八法,洪武年间,三年一考。到了弘治年间,就成了六年一考了。
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则由吏部和都察院会同考察,考核不过关,就会被罢黜,削职为民。
但是这个京察的方式,却逐渐变了样,因为在天顺年间,对于谦完成清算的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将京察的方式,改为了自陈疏。
何为自陈疏?
就是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不再是考核其操守、政务、年龄,而是改为了官员自己上书,让皇帝自己看着办。
官员自陈,往往都只能谦逊为主,所以通常情况下的抬头都是【臣禀质庸愚,才猷浅薄,感德之情无穷,报德之才不称。言思供职,有负初心,蹉跎数载,碌碌无为。】而结尾通常都是请辞。
大明皇帝当然不准,四品都辞了职,这么多的政事,谁来处理?
朝臣们闹着辞职,皇帝直接驳斥,这京察,自于谦被清算,朱祁镇向朝臣们彻底妥协之后,京察就成了六年一度的大闹剧。
嘉靖皇帝喜欢修仙,对于臣子的任免,完全随心所欲,压根就不跟你察来察去,自陈疏都是扔到小膳房的火炉里当柴烧。
隆庆到万历十年,自陈疏被禁,海瑞远在福建,忘了这茬,到了往年京察的时候,因为自己南直隶的官职,隆庆二年,海笔架,还写了一封自陈疏送到了北京,送到之时,还闹出了笑话,
隆庆皇帝笑曰:真果然,天高皇帝远也。
万历十三年起,京察正式成为齐楚浙东林昆党们权斗的工具,每年的京察都会闹出一大堆的乱子,赵南星杀的人头滚滚,汪文言手里的血就少了吗?
这种乱象,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