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5/6)
着的时候,这条法律还被执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已经没人把这个当做一回事了。
而现在京师的普通人家的结婚成本,已经高达百两,是一个普通男丁,不吃不喝五六年才能够攒下。
不过大明百两的结婚成本,五六年不吃不喝攒下来,和后世那种动辄数十万的彩礼、又要房子、也要车子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至少在大明,女方还不会索要车驾,八抬大轿也就是结婚时候坐一坐。攒个五六年钱,还是能够讨到老婆。
穷不过三代,还不是穷不过一代,直接社会性单身,直至没有子嗣。
结婚成本过高,那解决经济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简单了。
北直隶的彩礼普遍在七八十两的范围,结婚成本百两以上,而江南,可不仅仅是七八十两了,至少的两百两起步。
经济好,只会让结婚成本更高,并不会让大明的光棍们有媳妇孩子热炕头。
高昂的结婚成本的目的是什么?传宗接代,在只能养活一个的情况下,选择性的溺婴现象,就是普遍存在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其恐怖的恶性循环。
溺死女婴,导致女子数量减少,结婚成本因此变得更加高昂,结婚的目的却又是为了传宗接代,如此反复几代人下去,男女比例失衡,社会问题加剧,就成了肉眼可见的社会乱象。
光棍们多会出现什么?
群小,流匪。
群小流匪也是要生存的,要吃喝拉撒,要衣食住行,他们也是要讨生活。
群小和流匪,必须要寄居在高门大户的人家,这让高门大户们的阶级地位愈加的稳定,也让大明的朝廷对地方的把控能力,越来越弱。
整个地方,从上到小,都是缙绅们的人,朝廷怎么管?
朝中的明公们,真的看不到这种局面的必然结果?不知道这种止投献的风气,形成的原因吗?
连建奴的黄台吉都看出问题的根本了,大明的明公们看不出来吗?
不,他们一清二楚问题的关键在哪里,甚至连如何解决问题,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绝大多数的明公们,不过是选择了妥协罢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