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气到晕厥(4/6)
殿内,行了个稽首礼之后,将腰剑挎着的尚方宝剑,举起来。
耿如杞要归京的理由,其实就是要归还尚方宝剑,归化城事了,这剑就该带着。
“耿巡抚,此次归化城之事耿如杞大胜归朝,值得庆贺!但是国朝危难,建奴伺机而动,此剑今日就赐予你,上可佩剑上殿,下斩奸佞邪祟,继续执掌宣大勤王军,为国效命。”朱由检既然选择了相信耿如杞,并且经过了这么多事,他对耿如杞已经足够的信任了。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是三大特权之一。
朱由检不能给耿如杞大西王的封号,甚至连太保等职位,都因为耿如杞的资历不够,无法授予,但是这天子特权,朱由检就完全不用顾及旁人的想法了。
耿如杞闻言却是一愣,看着周围朝臣一言不发,才将剑放回了腰间,这是尚方宝剑,万岁让他那这剑继续便宜行事,自然是为了很可能爆发的入关之战,下斩奸佞邪祟他办得到,剑履上殿,他才不会。
皇帝赐不赐一回事,他耿如杞用不用又是一回事了。
“万岁,臣有冤情启禀!还请万岁为天下军卒主持公道!”耿如杞忽然跪下,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之后,慷慨激昂的说道。
耿如杞清楚的知道,自己此次归京,坐在皇位上的大明天子,是极其开心的,他也看到了万岁脸上笑意盎然的样子,本来不合时宜,但是此时不说,耿如杞休息一日就要归营了,再不说他怕没机会说了。
“冤情?!是京中御史谏台言事?耿巡抚莫要有顾虑,这件事朕替你挡回去了,安心做事就是。”朱由检脸上的笑意消失了,耿如杞在这种皇帝兴高采烈的时候,说这样的话,的确很扫兴。
但大明皇帝是一个典型的国家主义者,而非人文主义者,对于扫兴这件事,他倒是不在意,反而对冤情十分感兴趣。
御史谏台的言官们,整日里喷耿如杞要做大西王,这么久了,就是个泥人也有三分火气呢,仗着功劳,出出气,理所应当。
耿如杞摇头说道:“臣个人的事,万岁知臣之忠,臣食君俸尽君事,大明不以言废事,也不以言治罪,谏台御史行事职权,臣无权过问,也不敢置喙。”
“臣所鸣冤之事,并非为己鸣冤,万岁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