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顾辙的人生规划(划掉,改成意淫)(2/5)
来想这种段位的大事,再细说这里面的掌故恩怨也不迟。
好在,顾辙擅长的不止“化学沉积法”这一种增材工艺技术路线,即使只看“化学沉积法”,他懂的也不仅仅只是造芯片。
重生前那么多年的淫浸,让他对周边技术的演进路线,都颇有了解。
所以,顾辙的创业思路,就是利用其他他前世了解的、门槛更低一个乃至几个数量级的增材工艺技术,逐步构筑自己的产学研帝国。
比如,要搞二硫化钼化学沉积法造芯片,你需要一千亿美元,暂时拿不出来。
那就想想只要几十亿美元研发成本的“粉末冶金钛合金3d打印”,这也是一项顾辙前世早年深入了解过的增材工艺,市场前景也不错,能造很多高精尖机械设备、工业母机,还能打印布加迪威龙的钛合金刹车。
要是连几十亿美元都拿不出,那还可以再退求其次,搞搞同样属于“增材工艺”领域、但启动研发经费或许只要几千万到上亿美元的“注塑成型法造玻璃”——
别看不起玻璃,也别觉得传统的烧制/打磨减材工艺造玻璃已经够便宜了,就觉得这条赛道没前途。
增材和减材工艺造普通玻璃,成本优势差别确实不大。但是如果是造最精密的光学镜头玻璃,那后世2021年4月9日在德国诞生的注塑增材制造玻璃技术,优势就极大了。
当然,如果连几千万美元的实验室建设经费都拿不出、搞不了增材光学玻璃,那就得再退一个数量级,从后世2010年代就已普及的非球面注塑树脂镜片开始搞起。
树脂镜片的增材研发比光学玻璃镜片的增材研发、成本上要再容易一个数量级。
毕竟如今顾辙重生回来的时间点,才2002年,不少十年后沦为大路货、导致眼镜成本暴跌的技术,如今都还没研发出来呢。
(注:后世的眼镜片成本,比2000年代低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全靠注塑工艺和材料科技的进步。但眼镜售价没有明显降低,主要是眼镜品牌毛利率越来越暴利,各种堆叠新概念维持高售价)
随便砸个几百万美元科研经费搭建实验室、组织研发力量,顾辙就有把握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一定的突破,然后就能以成果养科研,把自己的实力提升一个数量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