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最后的战事(2/4)
息,说汉军打算先令六万人于丹阳渡江,好与水师水陆夹攻。
这一招正中吴人要害,他们确实是输不起也拖不起的一方,若诸葛亮当真如此布置,吴人即使不战也自然败了。所以孙权当即给司马懿下令,命他在半月之内,必须与汉军水师进行决战。司马懿直到自己别无选择,也同意了这一点。他继而与吴军众将说:“那边等风向变化吧!只要我们身居上风,便是有天命相助,必能大破贼军!”
第二天,在太阳升起以后,吴人抬头看天,发现一夜过去,碧蓝的天空开始积起白灰色的云,高处的吴军旗帜,都猎猎地朝对岸飘扬。风如神助!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吴军将士立刻到营中向主帅请命出征,司马懿望天良久,也终于下定了决心,令吴军尽数上船。
此时东南风吹得正厉害,江面上四处是倒退的波澜。天空层云弥补,遮天蔽日,长江犹如躺在云中的浩瀚海洋,任由灰白色的波浪不断摇摆,轻晃船只,好似催眠。而两军大小船只横陈两岸,躺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之中,就像是睡着了一般。两岸碧色如画,北岸被各种各样的芦苇染成一片洁白,南岸则在柳林的绿色中,间杂这一片片绚丽的花色,江上潮湿的空气中流动着一股蚊虫滋生的味道,间或飘来两军做饭的炊烟味。除了江水拍击船舷,连说话的人声都不能辨析出来。更别说金鼓、铜锣,以及鸣镝和摇桨的巨响。总之两岸在风声中变得宁静,像是还没有醒过来一般。
但事实上,两岸的水师都已经准备好了。
很快,吴人大舰出现在江面上。最前面的正是焐热所倚仗的巨舰楼船。其余艨艟等小船跟随其后,渐次起锚入江。前锋行至江心附近,这个时候汉军已经出船应战了。吴人楼船随即停止渡江,左右展开为横排,以便随敌军的攻势而更快地改变阵型。
此时的水战,由于楼船越来越高,载人数量越来越多,弓弩射程越来越远,使得艨艟小船那种游斗为主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大的楼船进入战场后,小船其实破不了楼船的防御,仰头射击也非常吃亏,除去接舷战和纵火外,并没有好的反制手段,即使是主张以小船建军的关羽,其实中心思想也是利用其灵活性,能战则战,来去自由,使陆军不再受水师的制约而已。哪怕在竟陵之战中,他顺风纵火,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