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最后的战事(3/4)
面大优,但终究也没能留下吴人的楼船。
吴军的楼船居前,就是想利用这种优势,挑战汉军大舰,准备在巨舰对射中胜出。如果汉军不应,吴军就继续划桨逼近北岸,把来不及展开的汉军船队困在岸边,令其避无可避,再用跟随的小船张网,将剩下的汉军水师尽数摧毁,船上的汉军士卒也就得被打到江里喂了鱼虾。如果汉军怯战逃走,吴军就顺风张帆,穷追猛打,更能获取全胜。
可以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司马懿既然先一步把水师阵型展开,又占据了顺风的有利天时,故而已经有了较高于对手的胜算。
不过,出乎吴人意料的是,汉军的确出阵应战了。但来得不是对等的楼船大舰,或者说,楼船的形状极为奇怪。这些汉军楼船在船舷的两侧拉开了一道巨大的灰布,像是鸟的两翼一样将左右包裹着。东南风猛烈地吹过去,这些用绳子捆绑的灰布剧烈抖动,并没有使汉军的行军速度变得更快。这让楼船上准备接战的吴军十分奇怪,他们私底下议论纷纷,并不知道这两面多加的布有什么作用。
但此时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们继续多想了。在风力的鼓动下,大部分楼船都已经飞快地驶进了对射的箭程范围内。吴人毫不犹豫地开始对敌军放箭,可令人奇怪的是,汉军并没有第一时间还击,反而是调整位置,朝着吴人的楼船之间的空隔中前进。这种情形一度令吴人感到陌生又有些熟悉,陌生是因为江面上从未有过这种情形的水战,而熟悉是感觉这种场面似曾相识。
而在两军船舷擦肩而过的时候,答案终于揭晓了。汉军士卒们揭下两侧的灰色帆布,顿时露出了藏在其中的十余对拍竿,正是此前诸葛亮为水战设计的金翅楼船!吴人看到仅在咫尺的高大拍竿,立刻就回忆起了三年前攻打合肥的痛苦回忆,这让他们大惊失色,继而血液都冰冷了。但不管作何反应,一切都为时已晚,汉吴双方的楼船已经全然交汇在一起,连转身调头的空间都不存在了,更何况眼下是东南风,转头就等同于主动逆风,庞大的楼船也来不及转向。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军抛射大拍。uu看书.
汉军的金翅来势缓慢,但动拍却毫无半点拖泥带水,在双方几乎能够看见对方面孔的情况下,每一次大拍呼啸迎击,都能够毫无悬念地在吴军楼船上砸出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