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未来的路(3/4)
然也不应该浪费掉。
“那么……先想办法实现一些初级的工业化?等第二代的孩子们也长大了,粮食消耗多了,再规模化的生产建材出来,进行新的种植基地的建造。”
一号基地的工业区是可以生产各类建材的,只不过无法达成规模化,而是定制化的。就比如一块隔热板,它的生产机制并不是流水线、规模化的大量生产出来,因为火种号飞船之中很显然不可能直接运一条生产线过来。
它的生产机制是这样的,它需要赵长星或者其他人先去人工采集一些矿石来,用小型多功能炼矿设备将其一点一点的炼成符合需求的钢材,需要的橡胶、管材、绝缘材料、隔热材料,则需要在化学与化工实验室之中,人工执行各种化学反应,一点一点的配置合成出来。各种材料都齐备了,再人工将其拼装在一起,最终制造出一块合用的隔热板。
但现在,赵长星并不打算使用现有的那些机械进行种植基地所需各种建材的生产,而是打算先用这些机械,生产出譬如粉碎机、研磨机、高炉、铸造机等一系列的机器,再用这些机器去规模化的生产种植基地所需的建材。
“食物始终是最重要的物资,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大约20年之后,食物的消耗速度就将追上一号基地的产出速度。也即,最晚20年之后,新的种植基地必须要建成,否则就有人要饿肚子。”
“想要呈规模化的生产新的种植基地所需的建材,我需要如下工厂。嗯,一座多功能电炉,不仅要能冶铁炼钢,还要能炼铜、金、银、锌、锰等等各种矿石。还要一座铸造厂,一座精密加工厂,一座化工厂,要能人工合成三酸两碱等各种化工材料,要能生产橡胶之类的东西……”
现代工业早已经完成了高度分工,譬如炼铜与炼铁的工厂就绝不可能是同一座。但在赵长星的规划之中,他却在尽可能的合并这些分工,尽可能的达成用一座工厂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东西的目的。
这很显然会造成效率的极大降低,令其不像是工业化,而像是初步升级了一点的人工化。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重建整个工业系统谈何容易,现阶段也只能先这样一点一点的慢慢推进。再说,就算这些初步的“工业化”效率再低,也总比在一号基地的实验室之中手工定制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