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生意经(3/4)
,因为要展示很漂亮的饰品。辛逸看去,店铺里果真只剩下几件样品了,有几位客人在聊天,听上去是要预定货品,等着到货后立刻批发走。
辛逸问林建为什么生意突然就变好了,林建说其实原因早就知道了,冷星雨的分析非常准确。辛逸很好奇,冷星雨前后几次分析,到底哪一次说中了。
林建指着那些几位客人中的一位,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初,林建的货柜是客人预订的,发货之前他把样品和清单都给客人看过了,客人满口答应下来,说货到了之后立刻全部买下。然而货到了之后,客人露了一次面,拿了服装样品后就没消息了,几天后林建找到他时,得到的答案是袖子不对没法卖、扣子不对没法卖之类的托词。其实服装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客人没钱,改了主意。这是一个教训,没有让客人先付定金,违约没成本,原因是林建当时想当然地以为这里东西太好卖了,这个客人不要可以卖给别的客人。
实际上,这个客人不要林建的货了,林建的货就很难卖了。事情就像冷星雨曾经说过的一样,这个领域里面存在一种隐性的垄断。阿尔及利亚人口不多,一些特定领域里面做生意的就是那么些人,相互之间都有交往,或者干脆就是七绕八拐的家族亲戚。这些人做生意讲究一对一的合作,你跟其中一个人做了生意有了合作,就不能和另外一个人合作。林建的服装生意就是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个客人没要林建的服装,其他人也都不会要,就是降价也没人要。
就这么个事情,让林建陷入了危机之中,差点儿万劫不复。然而,也正是这位客人帮助林建最终解决了问题,正是应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俗语。
之前林建在街上卖服装被警察抓,以及后来新开店铺卖服装,那位客人都知道。他现在仍旧是没钱买林建的服装,但是给林建介绍来另外一位客人。这位客人要找一种袍子的面料,希望林建帮助从中国采购。林建轻车熟路,没两天就给客人搞到货源,把样品快递到阿尔及利亚,质量完全符合客人要求,价格也合适。但是,林建给对方提了一个要求:帮忙把积压的服装卖出去。这位客人二话不说,给林建介绍了一位买主。这位买主看了服装,二话不说付款提货,而这位买主其实林建找过两回,此前根本不理睬他。买主不仅把这批存货要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