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国民收入水平(1/5)
1910年末盘点
相比较10年前,大洋帝国人均产值从105美元水平,一路高歌猛进迅猛增长到2344美元,这代表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让广大社会民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就,实现了社会整体富裕。
在工业化深入的基础上
大洋帝国涌现了一大批中产阶层,人数高达1760余万,占据人口总数的1/4弱一些,尤其以帝国本土为主,这部分真实分享社会进步的富裕中产阶层,是帝国稳定的基石,也是凝聚力的所在。
横向对比来看
德国人均产值约312美元,美国人均产值约307美元,英国人均产值约226美元,法国人均产值约197美元,沙俄人均产值约69美元。
这个角度来看,大洋帝国的工业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人均产值也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已经超过了英国的平均水平,仅次于美德两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已。
这其中澳洲本土的工业化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人均产值356美元,单独拿出来完全可以排在世界首位。
但问题是帝国疆域极其广袤,不但拥有基本上踏入工业化的香格里拉,婆罗洲,索马里和北方联邦(暂未纳入帝国疆域,暂未统计),还拥有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莫桑比克地区和吕宋群岛。
1898年占有吕宋群岛之后,附带着900多万年均十五六美元的穷人,这几乎占到当时帝国人口的1/4,一下子就把人均水平拉低了,那时候的人均国民产值只有90~92美元之间。
12年过去了,吕宋群岛的人口至今没有恢复到鼎盛时期, 岛上人口如今有730余万,其中865都是华裔, 在实现人口结构巨大变化的同时, 背靠大洋帝国雄厚的国力和大笔的资金投入, 经济依然实现腾飞。。
吕宋群岛实现经济腾飞依靠的是四大经济作物,天然橡胶, 烟草,油菜和蔗糖,此外还有广泛的轻工业, 比如建立在海洋捕捞业上的水产加工业,建立在丰富水果资源上的水果罐头产业,以及飞速发展的造船业和由此兴盛的附属产业,比如以剑麻和棕树为主的制绳业,大大小小的帆布厂, 锚链厂, 油漆厂, 钢铁制品厂等等。
发展出以马尼拉, 奎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