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关山雪霁图(3/4)
层。而顶级画家力透纸背,即便揭开三层,也会留下墨迹。”
“而揭下来的三幅画,就会是一模一样的。所以,除了这幅和故宫博物馆那幅之外,这个世界应该还有另一幅一样的《关山雪霁图》。”
陈正话音落下,张学义等人顿时诧然起来。
双眼圆睁,尽显不可思议。
画轴的主人,更是目光闪烁,绽放起震撼的神采。
“陈兄弟,为什么这么肯定?”
好一会儿,张学义醒悟过来,不禁再次追问。
“答案很简单啊……”
陈正淡然笑道:“国画被揭开以后,虽然画迹一般无二。但是,每幅画的墨迹却会出现深浅不一的区别。”
“这幅画轴的墨迹虽然依旧很清晰,但比起正常的笔墨而言,却略微浅显。所以,我才有这样的猜测。”
“另外,据我所知,明朝时期的宣纸厚度,大约在2mm厚。以正常的手续装裱,画轴的厚度大约在4~5mm的厚度。而诸位请看,这幅画轴的厚度,大约只有3mm。”
陈正一边讲述,一边展示画轴的装裱厚度。
这幅画轴的装裱纸的厚度,就已经约有3mm之厚。
“除了凭借厚度佐证,还可以凭借手感推测。”
为了加强自己的论证,陈正将画轴摊在茶几上面,用指腹轻轻地摩挲画面。
“诸位可以试试,没有被揭过的画,其墨迹的手感会有明显的凹凸感,这是因为笔力渗透的缘故。而这幅画轴的手感,却偏顺滑。”
越上面的一层,凹凸感越明显强烈。
越下面的一层,凹凸感越模糊浅显。
“另外,没有被揭过的画,触摸时手感偏软。而这幅画的手感,却偏硬。因为宣纸厚度被削薄,我们按压的触感,则源于装裱的纸张。”
装裱用纸,相较之宣纸,硬度普遍都会稍大些。
这是为了保护原画不易遭受损坏。
张学义等人纷纷讶异,遵循陈正的指点,用指腹摩挲了下。
果然!
手感完全不一样。
刹那间,几人的眼神,纷纷变化。
再看向陈正的目光,都多了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