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通知书(二)(3/4)
作家协会副主席的王怀让,为孙天的事迹写了一首长诗。在节目播出之时,这位诗人已经逝世,朗诵和配音这首诗的,正是著名配音演员许涛。
他的声音听来使人心潮澎湃:
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
没有跪的基因!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
没有跪的骨髓
……
女老板最终低下头,答应就此事向全体员工道歉;结清工资;因为不正当理由辞退员工的,要给予经济补偿。在走马观花的叙述中,节目进入到末尾。而许涛的诗朗诵仍然在继续。使得情绪没有断层。
这一段是没有拍出来的,由于经费有限,是重复的视频加诗句字幕形式。
法制频道常常能看到,一旦案子破了,审判的时候,应该是上爽点的时候,就一个黑屏,搭配打字的音效,上面是xx年xx月,xx因xx被判处有期徒刑xx……
作微电影来说,这么来自然是不行的,属于虎头蛇尾,好在导演用了一个主旋律剧常见的煽情戏码,补救一番。
先是配音演员许涛一个人的旁白:
“不会下跪!
我们母亲的血液中
没有跪的基因!”
再而是孙天,实质上是演员方沂的声音加入进来:
“不会下跪!
我们父亲的骨骼里
没有跪的骨髓!”
同时切换到他之前所拍摄的影像,接上更多的朗诵声:
“不会下跪!
我们赖以生存的
华夏的流水里……”
属于孩子的,老人的,女人的……通通切换为相应的影像资料,直至目接不暇……营造出全国人民一齐朗诵,发出号召的气氛。
台下的肖琳和吴志军,频频点头。
这种手法是有点老掉牙,细思下,当然逻辑无法自洽,怎么可能大家同时听,同时朗诵呢,实际上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商业片。情绪烘托到了,不显得突兀。
大陆自九十年代来,文艺片长期垄断话语权,故意不用,致使观众以为该手法只能是主旋律剧特有,甚至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