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坑授术(1/7)
最小车队历经两个多小时的爬坡,终于驶进清泉山深处的斗岭村。斗岭海拔一千五百余米,状如倒扣粮斗,上面的村庄不大,十几人家,家家户户种茶制茶。正值夏茶时节,茶香似海。
村里只有正中一片空地,其余都是栉比鳞次的房屋。来瞧病的村民不多,医疗队基本闲着。
村长抱歉地对黄副院长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这些天,大伙儿都在忙茶活。这夏茶,新梢长得快,也老得快,差几个时辰,就差不少事呢。“
田晓冉带俩孩子去看望住在村里的远房表妹,丽达和弘景一人提着腊肉,一人抱着大包花生,跟随妈妈穿行在七扭八拐的石巷中。
表妹弓云霞家平房建在“粮斗“边沿,出门十步就是断崖。
田晓冉他们到时,一家人正忙着制茶。他们用的是当地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制茶方法。就是将鲜嫩茶叶采回来,稍作阴干,依次倒进三个并排的土锅里翻炒,然后趁热搓揉,放到太阳底下晾晒,晾晒好后,再用传统的竹纸包裹。
师傅李会明道长喜欢喝茶,也喜欢制茶,李弘景没少帮手。白鹤观所在的憇山上有些散长在峭崖绝壁的老茶树。这些树扎根于石缝中,长年汲取山之精华,承雨露灵气,产的茶叶汤色翠绿透亮,口感醇厚鲜爽,回味甘甜悠长。据师傅讲,远胜于西湖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御茶。
田晓冉带着孩子们来了,表妹一家既意外又惊喜,连忙搬出一张小方桌和几把椅子,摆到屋前空地上,又给每人冲了一杯新茶。
聊起农家事,表姐夫诉苦道,这些年,没茶商来村里了,大家的茶都不好卖。即使辛苦辛苦运到县城,茶店不收,只能放到农贸市场或街边道旁卖,不仅卖不动,价格也上不去。
对这种事,田晓冉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说,等会跟同事们说说,看他们有没有兴趣采购些。
大人们闲谈,弘景提不起兴趣,对面的山峰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这座山峰好生奇怪,仿佛从山谷中拔地而起,尖尖削削,直冲云霄。
弓云霞让儿子张帆带表弟表妹到村子外边转转。张帆十岁,虎头虎脑,皮肤略黑,跟山里大多数孩子一样,长得敦敦实实,精气神十足。
三人顺着一条夹在杂草间的崎岖乱石小路下山,两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