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回应天府(3/5)
是有很多想法,什么飞机大炮冲锋枪啊,汽车轮船蒸汽机啊这些,可是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原理,但是不会动手制作,现有的科技条件下也没造这些东西的工具,要想制造还得有大量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人一起,必须把这些人凑到一起才行,可眼下没有头绪。
算了,先不想了,回到太平府再说。抬头看见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心念电转,自己好久没练枪法了,来到明朝就没打过枪了,也不知道这枪发有没有退步。
只见刘毅摘下背上的掣电铳,又拿出铁管定装弹,可惜只有五颗弹药,先试试再说,火药在这个时代倒是很普及,上了岸应该是有办法补充到的。
他呼唤船家道:“船家,有没有火折子借我用用。”,“得嘞,客官稍等。”不一会就见船家拿出一个火折子递给他。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古代的黑科技,就跟现代的打火机一样,只不过外面是竹筒,里面将一张一张纸卷起,也可以塞入棉絮,然后点燃再吹灭,盖上盖子,但是盖子上会有气孔保证有空气进入,虽然里面没有明火,但会有点点的火星,挂在身上等用的时候打开盖子轻轻吹气再把火苗吹起来就行了,刘毅在心中佩服古代中国人的智慧。
用火折子点燃火绳之后,掀开铳机后端的铜盖,将小铁管中的引药倒一点点放入铳机右端的火帽之中,然后将铁管塞入枪膛,合上铜盖,将铜盖扣紧,因为此时的滑膛枪使用铁管定装弹有一个问题就是无法保证气密性,也就是无法做到枪管和弹药紧密贴合,这个问题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有了蒸汽动力才解决,因为不用人工而用机器,所以可以保证每一杆枪和弹药的规格一致。
此时火枪射击时的尾焰容易灼伤射手的眼睛,这导致了射手在即将开火的最后阶段必须要闭上眼睛,这样的打法能打得准吗,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的火铳听起来唬人,很多文章说明朝已经是火器部队了,但是杀伤率低的惊人。所以赵士桢在设计掣电铳的时候加上了保护铜盖,有效的隔绝了尾焰,可以一直瞄准直到开火。但是掣电铳制造工艺太复杂,特别是铁管定装弹制造复杂,要保证每颗弹药大小粗细差不多,避免炸膛。所以费时费力,生产一支掣电铳和子药的成本可以生产四五支普通火铳了。所以赵士桢总共也就生产了几百支,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