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五章(2/5)
下户部那边的情况,下属过来回禀,说是考完试后,户部那些官吏们的面色并不大好看,若是继续追问的话,要么以袖掩面,要么仰天长叹。
得到消息的宋御史自动忽略了天子在经典以及礼仪上远低于朝中人士平均水平的表现,坚信大周天子果然乃是天命所归,所以才如此学识渊博,深不可测。
西雍宫内。
温晏然看着卷子,默默深呼吸。
大周能高寿的皇帝不多,上上任天子的谥号甚至直接就是“悼”,温晏然本来觉得那是因为当前时代医学水平不够发达,现在想想,也有可能是她那些同行们一旦表现得得比较勤政,就容易被手下人的工作水平戳中怒点。
——大周的官吏选拔方式并不科学,虽然存在科举制度,然而整套流程形同虚置,每次开考时前来应考的人员并不多,对于大部分士人来说,他们主要还是通过举荐的方式往上走,也正因此,很多官吏的专业水平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温晏然出卷考察之前,仅仅是想了解一下户部人员的大致水平,没料到中枢一地的官吏,居然会交出这么一份错漏百出的答卷。
她此前心理的预期值是户部官吏平均答题正确率应该在70以上,然而批阅下来后,却发现正确率只有40左右。
其中有一个基本算是交了白卷的人,乃是宋氏出身的士族,温晏然让市监去核查了一下履历,此人能在户部为官,倒不是有什么不可言说的私相授受之事,从出仕到赋职的整个选拔流程都完全符合朝廷标准,当事人经典礼仪都足够娴熟,品德也不差,遇见疑难之事还会请教部中老吏,之所以卷面分数低……只是单纯的无能而已。
天子将奏报合起,轻轻扣在桌面上,唇角依旧带笑,目中却没有丝毫暖意:“‘知人者智,自知之明’,此人懂得适时向人请教,也算是‘明’了。”
皇帝并没有出言责备任何人,池仪张络却从对方话中感到了一丝含而未发的锋锐之意,殿中内侍闻言,更是垂首肃立,不敢发一声。
温晏然靠在身后的软垫上,下旨:“召太学祭酒入宫。”
这一任的太学祭酒乃是宗室出身温继善,他此前也曾入宫为天子讲解过礼仪方面的学问,自身学识虽然不错,却也算不上第一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