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2/7)
上头,皇帝不好享乐,不过应当挺好奇地方风貌跟民生情况,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子此前对棉花感兴趣,地方自然就对棉花投注了极多的关注,很快就发现出了另外几类品种,据说成熟周期比建平这边的要短一半左右,虽然质地粗糙一些,但比起麻布来说,依旧好上许多,很适合推广。
温晏然听着侯锁汇报,顿了一下,才露出微笑:“少府有心。”
对方的话语又一次提醒她,当初摘顶法到底是怎么推广开来的……
除了花木,南地那边还送来了许多水果制成的蜜饯,比如荔枝杨梅一类,此外还有许多蜜蜡。
蜜蜡本多由东部上贡,然而雍州禹州那边的主官考虑到战事的缘故,担心禁中用度不足,今年便加厚进贡。
——他们对天子的讨好也是有理由的,当今皇帝又不兴建宫室,平时也少宴饮舞乐,日常生活而已,就算再如何豪奢,花费也是有限。
温晏然听到少府那边报上贡物名称数量,就问了一句道:“建平这边的蜜蜡还有多少存量?”
少府令不敢隐瞒,报了一个令皇帝都有些吃惊的数字。
府库中的蜜蜡不是按照根数来算,而是按照重量来算,单位都是“万石”,以少府目前的储备,就算地方不继续进贡的话,也能持续用上个二三十年。
温晏然以前没太仔细了解过古代照明问题,直到穿越后才晓得,在这个时代,蜡烛其实属于奢侈品。
——作为一个知识面相对狭窄的社畜,她以前还真相信过昏君只拿夜明珠照屋子的话……
蜜蜡保存时间长,不过即使如此,长期搁在库房中也没什么用处,温晏然分派道:“在那些蜜蜡上头印点‘平安’一类的字迹,赐给大臣们一些,作为年节之礼,余下的再卖给建州富户。”
侯锁赶紧记下,觉得天子考虑得很周到,若是印上什么具备忠贞气节隐喻含义的字眼,能赐给大臣,却不好卖给富户,但“平安”二字,却是人人可求的,况且又是过年期间,哪怕是向宋御史或者袁太傅这样的老成之人,都不会出言指责。
少府令知道皇帝在宴席上用的膳食反不如平常那么多,又赔笑道:“南地吴州那边还送来贡物,名字叫做柘(zhè),此物可以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