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2/5)
往京城,参加更进一步的选贤试。
世族们倒是觉得,皇帝这么安排,对综合素质更过硬的士人有利,也就没有反对,然而如今读书人的数量已经一年比一年多,这既是因为雕版印刷术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也是因为乡学官学的推广,更与朝廷如今的授田制度跟税赋改革有关,使得许多出身寒微的平民,也能参与其中。
至于温晏然,她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反倒不如大周土著那么深刻。
温晏然隐约觉得百姓生活有所改善,但考虑到昏君手下也一定少不了歌颂政绩的大臣,也并不十分相信此事,并特地派市监去查过周边税赋征收的情况——池仪跟张络行事虽有狠辣之处,但对皇帝可谓忠心耿耿,最大可能地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据他们两人报上来的消息,靠近京城一带还好,稍微远些的地方,哪怕同在建州之内,农户每年上交的税赋,也要高过正常的田税二倍左右。
这个数据略轻于先帝末期,但在温晏然眼中,已经算是自己治下吏治的重要证据。
作为一个不大接地气的穿越者,温晏然对很多事物的了解其实相当有限,比如说厉帝不但是个昏君,而且还是个非常善于自我欺骗的昏君,对方为了让户部账面看起来不算太糟糕,曾强行让臣下将数据改了一遍,要以真实情况论,如今农户所交的税赋,仅仅是先帝时期的十分之一左右。
春天的温度还不太高,虽然能做到车里,温晏然今天出门时,依旧非常保暖地穿了件厚外袍,显得格外养生。
温晏然坐车的时候略觉沉闷,身边的宫人便推开车窗,方便皇帝远眺。
她的视线越过禁军,看向远处,那是一大片田地,上面蓬勃生长着的青苗,犹如一张巨大的绿毯,轻柔地覆盖在这片土地上。
温晏然随意扫了两眼,发现这里的人已经开始使用水车。
大周连水泥跟混凝土都有,水车的出现更是没有任何值得她诧异的地方,温晏然此刻已经不大记得自己曾经在京郊做过一个方便纳凉的水风扇,更料想不到任飞鸿后来得知此事的时候,居然认真研究了一通,最终跟少府工匠们一起,制作出了能用在农业上的水车。
天子一行于申时中刻抵达萑苇宫,等温晏然终于能从车上走下来松松骨头的时候,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