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百二十五章 坐到一起(1/3)
在网络新闻出来之前,舆论的主导权基本是通过对电视和报纸的掌握而实现的。
就算是网络新闻如今已经开始出现,但是依旧是由几大门户网站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说白了就是将报纸和电视新闻的内容抄到门户网站上,相比传统媒体,就多了一个方便的查询检索功能,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查看的东西,以及历史记录十分方便存储,即后世十分流行的那句话,“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却开始将媒介融合的进程推向了新的发展快车道,当互联网思维弥散渗透到舆论和传媒领域,曾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融就更加紧密,“网络化的社会”成为被重新定义的流动空间。
互联网的本质是“联接”,机器与机器的连接导致互联网的诞生,而人与人的连接使得社会化媒体兴起。
人人都成为传播的主角,终端连接的升级推动了更为便捷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到来。
互联网让舆论和舆情的表达有了更广阔的平台,部分用户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意见最终会汇聚起来,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意见气候”,互联网使得多样化、多观点、多立场、多来源的意见得以扩散,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了舆论发酵的主要阵地,冲击着过去传统媒体占据舆论引导主阵地的格局。
随着互联网的演进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传统的社会舆情,现在分出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传统媒体掌握的“权威舆论场”,这个舆论场的反应相对缓慢,信息相对真实,调查相对全面,解读相对官方;而另一个则是“草根舆论场”,草根舆论场是公众基于对自身利益和情感出发,对公共事务进行民意表达的舆论场。当突发事件或热点事件发生时,民间舆论场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论坛社群等网络空间表达意见、这个舆论场的反应十分迅速,但信息相对片面,没有深入调查,解读相对偏颇,传递态度相对草率,更多流于情绪宣泄。
这一次关于查尔斯切诺的死,非常典型地标志着草根舆论场在米国开始出现,并且开始引导权威舆论场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向。
新闻是属于眼球的,关注的眼球越多,新闻就越有“价值”,而这种“价值”,其实是两种舆论场都在争取,但草根舆论场的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