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三章天命难违(2/7)
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爸爸裘德贵和妈妈许栋铭在苗清泉手下打工,她们俩姐弟俩或许现在还在老家以种田为生。回到家的裘悯,好像对老道士李忠发没有先前那种渴望,只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那种滋味亦或是看到李忠发爸爸妈妈后,对李忠发作为儿子的自私选择而愤愤不平。亦或,认为,她先前对李忠发的期望值通过对李忠发家庭近况的了解,而一落千丈。像李忠发这样的家庭,如果他按照爸爸妈妈为他设计的人生都努力,或许,李忠发的地位要比李再模的成长过程,要得心应手。为止惋惜的是,李忠发作为出国留学的博士生导师,最终跌下神探,堕落成为空门道士。
尽管仕途握在自己手中,道教乃为国学之门,虚无缥缈的空洞哲理,于普通人的生活似曾休戚相关,在大多数人看来,那就是一种燃烧青春年华的光阴虚度。人各有志,裘悯也不是不懂其中道理。扼腕叹息的是,李忠发没有像裘悯期待的那样,青春焕发,像许许多多海归派一样,为国家高科技发光发热。其实,哲理人生,玄学当道,何况不是一种人生。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寻找规律;在没有逻辑的地方铺设逻辑。让信徒乐知天命,随遇而安,解除所有人的焦虑和迷茫,何尝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学问。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呼何也?不能其正身,如正人何!裘悯虽然没有李忠发肚里墨水之多。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裘悯要比李忠发在行得多。固然两者无相比之处,堪称不食人间烟火者,古往今来无人能及。李忠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不是为了一日三餐,披红戴绿。或佛、或道、或仙,皆为子虚乌有。因为,凡胎肉体没有人人证明其事实存在。
裘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李忠发,以正常人思维判断,她的立场无可指责;当然,站在李忠发成长经历,饱含被闵佳慧为了物质于精神享受,断然抛弃于他十多年感情纠葛,万念俱灰中步入空门入道学,也不能妄加评论,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空洞的五百多平米的四室两厅居室,失去以往烟火气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回到家有一口热饭热汤,裘悯当时还挑三扞四。甚至为在吃菜时,因为许栋铭老年眼花,为在菜汤里发现一根细小的头发丝,对母亲许栋铭横架指质。
现在,和裘民丰娘俩度日如年,实在是悔不当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