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入宫(求订阅)(4/6)
息,就不是一万两银子可以比拟的。
琼林宴其实和鹿鸣宴差不多,无非是参与的人级别更高一些,这次倒是没人非要他作诗,而石仲魁也不想再出风头。
古代同科进士基本上都会自发的形成同盟,石仲魁作为状元,天然就是这200人的领头的,当然更在意拉近大家之间的关系。
不仅酒到杯干,态度和语气还出奇的谦虚、和蔼。
一下子就让很多同科进士们,对他的第一印象极好。
不过可惜的是,拉拢这些人只能算是投资,想获得回报,至少也要三年以上。
而且真正能起到作用的,还是那些大考之后,成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观政的那二三十个而已。
这些庶吉士要不继续留在翰林院,默默无闻许多年,把人生目标放在内阁上。
要不就会去御史台和六部当给事中,也就是所谓的言官。
其他的人,一旦外放,那真是十年都不一定见得了一面。
琼林宴之后,除了一甲三人直接去翰林院报道,直接做官外。
二甲、三甲都得留在礼部或者翰林院备考,而这一次大考,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进士们今后升官的天花板。
重要性,丝毫不比会试、殿试差。
所以新科进士们未来三个月,也没心思和功夫互相串门、增进感情。
石仲魁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谢恩表,没等来皇帝的回应。
心思不由全放在了京畿的稻田上。
此时已经是四月初十,京畿一些人家正在准备着播种了,再不行动起来,铁定有御史会参自己一本。
好在自己去年就让大兴土地公,勘探全大兴的稻田,倒是不用担心这项最耗费人力、物力的工作。
却没想到皇帝接了自己的谢恩表后,隔天夏守忠就亲自上门,宣自己进宫。
石仲魁毫不犹豫就是一张百两的银票递给夏守忠。
这太监偷偷一看,心里就一乐,笑呵呵道,“状元公,陛下宣你进宫,是遇到了些麻烦。”
皇帝找石仲魁的原因很简单,太上皇加恩于贾家,拉拢了勋贵之后,又出招了。
之前皇帝算计前安乐郡王时,用皇后的名义,下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