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陈年往事(2/3)
了多长时间,抓住个活的能开口说话的,他就不放过了。
不等我开口回答答应还是不答应,这老东西自顾自讲述起来。
二十年前,有个叫做刘玉兰的姑娘,生的是花容月貌,青春靓丽。
那个年代,农村普通家庭的姑娘,根本就没有上学的机会。
为了维持生计,只能跟着家里大人,做一些地里的农活和针线活。
偏生这个叫做刘玉兰的姑娘,非但长相俊俏,更是个心灵手巧的,做的针线活,整个镇子上都找不出半个能比得过她的人。
一来二去,刘玉兰的针线手艺,在镇子上传出了名声,刘玉兰也是凭着一手好针线手艺,养活了一家大大小小。
刘玉兰爹娘更是喜出望外,一心想着,给闺女刘玉兰找寻一个有钱有势的好人家,既能帮衬家里的日子,刘玉兰以后也好能过的轻轻松松的。
做针线活,就得用到五彩花线。
那年月,能够买到花线,可真是不容易。
特别是这些偏僻荒凉的小山村,赶集都要走上半天。
好在经常有挑着针头线脑零散物件的货郎,经常到村里售卖。
这些货郎为了生计,根本就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走到哪里算哪里。
在外边接触的人多,眼界就多,见识自然要比整日趴在山沟村庄里的村民要广,而货郎一般也是能说会道,嘴皮子李利索的角色。
这不,到刘玉兰村庄里卖针线的年轻货郎,非但长的相貌堂堂,更是口才了得,能说会道的嘴巴,把村里的一群大姑娘、小媳妇,逗弄的咯咯直笑。
货郎每次来到村子里的时候,村里的姑娘小媳妇,不管多忙,都会扔下手里的活计,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就算是不买东西,也来找货郎说说话,聊聊天。
有了货郎的存在,无疑给这些生活在憋闷环境里的女人们,带来了一束阳光。
而这些人当中,自然就有刘玉兰。
刘玉兰做针线活多,需要的花线也多,一来二去,成了货郎的大客户。
就算是再难找到的花线,刘玉兰只要跟货郎招呼一声,货郎保准能在约定的时间送到村里来。
刘玉兰一家自然是感激万分,能及时供应到花线,刘玉兰的针线活生意就能给家里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