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周亥仲的惊叹(求订阅!)(2/6)
在做什么呢?
“2(2n) 22=4<(p=5、7=23-1、11、13)。”
“n=2 由2(2n) 24=16<(p=17、19……”
……
李瑜用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段段长长的数字和符号的组合。
果然是梅森素数,李瑜并没有吹牛, 他真的挑战成功了吗?
一开始, 现场的大部分人都能跟上李瑜的节奏。
不管任何问题,都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一开始是浅,像京大自费来旁观的学生,金大的学生们都能看得懂。
可是越看到后面,他们就开始头皮发麻了。
我是谁?我在哪里?那个人在写些什么?我怎么完全看不懂了呢?
这是现场绝大多数学生此时的心情。
只有一小撮最优秀的天才学生和教授们能够跟上李瑜的节奏,能从李瑜在黑板上写的数字和符号中看出奥妙之处。
“漂亮!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我感觉他的思路和我刚刚讲的内容有一点点重合的地方,但是在我卡住无法前进的地方,他很巧妙的拐了个弯,很巧妙的解开了我过不去的坎,后生可畏啊!”
周亥仲大为赞赏,毫不掩饰对李瑜的欣赏和夸奖。
同时他对李瑜独特的思路和解法高度赞许!
果然,真是应了那句话,有些时候,在数学这个领域,半辈子的努力,比不上一个天才的灵光一闪。
当年他灵光一闪,在梅森素数分布方向提出了自己都无法解决的周氏猜测。
而李瑜听了他讲关于梅森素数分布的内容,获取到灵感, 灵光一闪, 巧妙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难题。
数学果然是一场接力赛跑的游戏,前人移山移到一半移不动了,后来人接过接力棒,继续移山,一代接一代,直到把整座大山移完。
“他刚刚就是听到了周教授你的演讲才会突然来灵感,一直在纸上写个不停。
他的论证思路和你的思路不谋而合,这倒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周为说了一句,重新把目光移回台上,静静的看着李瑜的表演。
他有预感,京大未来真的要出一个数学界的大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