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静夜思(2/4)
话。”
说完,已转身离开。
黄龙见状,也退出中央,不妨碍董仲作诗。
董仲立于案桌前,看着两人诗词。
两人为了表达思乡之情,诗中都用了秋色来衬托。
只是,此刻六月末,时值盛夏。
两诗,应题不应景。
才气评判,仅凭诗词文采,无关时节。
可文士作诗时,却有时节场景之分。
两诗盛夏论秋,放在文会上,可圈可点。
董仲举目四顾,院落中有池塘,塘中有荷花朵朵。
抬头,皓月当空,月光映照而下。
心念一动,儒尊天书凭空而现。
第二页上,两首诗篇浮现其上。
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首,是大诗人李白家喻户晓的名诗《静夜思》。
前一首诗,述离别。
虽是离别,可通篇未有半句离别。
而是通过描述西湖美景,展现出对故乡的不舍。
展现出,故乡在诗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此诗虽为离别,但用作思乡文题,亦无不可。
此诗若诗成,董仲估计,应是达府诗。
至于后一首,李白之诗《静夜思》。
此诗透过月光,描述思乡之情。
立意清晰,意境深远,情真意切。
更兼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即便不是文士,而是寻常百姓,读此诗也能感受到思乡之情。
此诗在前世,家喻户晓。
举国诗,极为悬乎,需暗合天运。
此诗诗成,能否举国,董仲无法笃定。
但是,必然鸣州之上!
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自科举以来,短短半月,董仲已连写三首才气诗。
达府、鸣州、举国。
若无步离阳挑衅,两首诗之间,他本欲选择林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虽说达府,但有珠光在前,也不至于太过轰动。
然而,步离阳的挑衅,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步离阳此人,好胜心极强。
对于弱者,或许会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