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五)(2/5)
合的书籍。
汉武的夏天很热,特别是在下午的时候,在经过一早上太阳的热辐射吸收,地面上的热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最大值,烈日灼灼,刚刚从在来图书馆的路上,简直热的要死,说是烈日灼心也不为过,虽然没有留很多的汉,但还是感觉整个人都湿透了,路上的行人基本上都往阴凉处走,幸好汉武大学校园里面植被高大繁盛,给行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阴影处,我不得不佩服汉武大学以前的领导和规划的人的先见之明。而图书馆里幸好装了空调,在房间外面有中央大空调,房间里面四角都有那个中小型的那种常见空调,不然这么多人散发的热量简直跟蒸桑拿没什么区别。刚刚从室外走进室内的时候,真的是一种透心凉的感觉,让人全身一松,不想再回到那个热的冒汗的室外了,想来学校也有这种考虑吧,让那些学生从室外避暑走进来,然后不想出去,这样也能多看几本书。
我打开那本关于发展的《中华文明史:悠久辉煌的戏剧艺术》,一直看下去,不断的在笔记本上面做笔记,我原本对戏剧不是很了解,毕竟现在的戏剧没多少人看了,逐渐没落下去了,所以现在国家也想挽救这个文化,毕竟这是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啊,不能让它断了,所以现在国家正准备申遗,来加强人们对戏剧之类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这本介绍到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它接着介绍了戏剧的发展过程:从先秦或者说更早的远古期的萌芽期,这个时候主要是以祭祀为主,如《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再到唐代的真正形成期,这个时期国家国力繁荣昌盛,让文学艺术变得也更加繁荣,这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甚至产生了教坊梨园,它们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