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机械永生(2/4)
示器,这块显示器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这是他的大师兄带到美国的技术,这份技术有个简单的名称,名为神经元计算机。
打破了冯·诺依曼体系建立的传统计算机带来的桎梏,一直是计算机科学家们孜孜不断的追求,包括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等。
而楚寒看到的那份资料就是关于神经元计算机的超级研究。
神经元计算机的终极目的是模仿人类大脑。
普通的处理器是按照线序执行指令的,所以必须不断与内存通过总线反复交换信息,而这个会成为拖慢速度和浪费能量。
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尽管传递信号的速度非常慢,但是拥有庞大的数量,超多的数量通过突触连接,形成了超级庞大的神经元回路,以分布式和并发式的方法传导信号。这样的计算能力弥补传递速度。
同样,部分神经元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关闭,从而降低整体的耗能。
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超低的功耗,并非神经元细胞的目标!
他的目标直指一个人类无法拒绝的诱惑,名为电子永生,模拟人脑千亿级别的神经元,实现电子永生,这才是神经元计算机的终极目的。
“一共200万片神经元芯片组成的神经元芯片网络,超过1400亿个神经元单位,数千亿的突触,集成了万亿级别的硅晶体管。就是这块显示器背后的东西。”
“相比较人脑的100亿生物神经元,这么多的神经炎单位,明显过载。这种过载的目的,就是生物神经元拥有应激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只能使用过载的方式解决。”
“前后,三位科学家完成了电子永生,他们变成了这块压缩起来,体积不比鼠标大多少的硅晶体。”
钟长鸣对于神经元芯片的研究,已经超过了40年,现在的成就已经远超当初所定的计划。
要知道,当时因为摩尔定律走到了极致,传统的计算机工艺已经面临技术壁垒,他们研发神经元计算机,只是想找到一种计算机的突破口。
在当时的目标,只是四十年内制作可以商用的芯片。神经元单位超过1000万就可以商用,而他们的成品这种1400亿神经元单位的产物。
电子永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