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公道(2/3)
他这个年纪,经历的多了,自然也就看淡了。
沉默片刻,他拱手:“徐公子说得在理,想得也非常细致,是属下唐突了。”
“无妨。”
徐知府摆了摆手,心怀甚慰。
离儿曾经只知玩乐,经过这次外出历练,仿佛一夜之间成熟起来。
不仅体恤民苦,还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考虑问题已颇为周全。
周二爷乃是极擅溜须拍马之人,见状立即笑道:
“徐公子义薄云天,壮志鸿鹄,实在是让我等惭愧,公子能想到百姓,想必今后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徐萧离不改脸色,似是对这种高捧司空见惯,回曰:“过奖,一番拙见,也是小侄在各位叔伯面前班门弄斧了。”
徐知府看了他一眼,往后座靠了靠,脸上的神色也平和了一些:
“事发突然,想必周学儒还不知道呢,这样,离儿,你随周书堂去一趟周府,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告知。”
徐知府口中的“周学儒”正是周二爷的长兄,前任大理寺卿周学政。
周学政任官巡抚青州之时,恰逢青州大饥,死殍成丘,易子而食。
他力排众议开启储备粮仓,放粮赈济灾民,在城内分置粥局,施粥赈灾。
当时有大批饥民蜂拥而至,前来就食的人成千上万,眼见仓储即将告罄,他又亲自出面以官府的名义向当地的富户借钱购粮,继续煮粥救助饥民。
粥局从十二月开设,一直延续到翌年四月麦收为止,活人无数。
他还专门设立“赈粟局”,紧急向外调粮,还劝说富户将余粮分粜出来,以供灾民购粮之需,大大缓解了灾情所造成的缺粮恐慌。
而对于那些老弱病残、无家可归的灾民,他则在城中设置了居养院,尽力给予收留。不仅如此,他还广设医馆,让百姓“病与医治,死为殓埋。”
青州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对他推崇至极。
解官居乡后,他在城西置地建了书院,每月朔日,请乡先生主讲席,影响很大,众人皆尊称他为“周学儒”。
“是!”
听到父亲要他去周家,徐萧离嘴角勾起,似乎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