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二百两金子(2/6)
是说,你很少在外留宿?”靳山问。
“是的,很少,一般来说,小的就是常常一个人独居,已经习惯了。多一个人就不自在。特别是在有事的时候,更是如此。还有,在带着大量金子的时候,更是紧张,如果稍微有一点动静,小的都知道。这个是打小就有的习惯,到现在都无法变过来。”梅干说。
“那好,你喜欢独居,你喜欢不喜欢饮酒?”靳山问。
“遇到合适的朋友,可以小酌,但从不喝醉。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能不谨慎,如果喝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因为商人经商,常和钱打交道,有人就盯着商人的钱袋子,寻找机会下手,甚至杀人越货,谋财害命。到时候,就会没命,如果不谨慎,死的会更快。”梅干说。
“看得出来,你的遭遇很坎坷,经过的事多,见的人也多,问题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多。对不对?”靳山问。
“大人抬举,小的只是积累一些经验,但是,对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很欠缺,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小的也希望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人,多做事,多赚钱。”梅干说。
“你已经成功了。”靳山说。
“大人抬举小的了。不敢当,真不敢当。小的喝酒是看人的,遇到合适的人,就可以喝点,遇不到,就不喝。不喝也是过,喝了怕误事。如果遇到对的人,就喝,遇不到也就算了。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这样,世态炎凉,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中有远亲。小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就不攀高枝,不攀龙附凤,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梅干说。
“那个和尚是否喝酒?”靳山问。
“你这一说,小的才想起来,那个和尚其实能喝酒的,只是不在小的面前喝,小的知道他是高僧,也就没想到他会不会喝酒,可是,有一次,小的听鹿门寺的和尚说过他会喝酒,寺庙里没有人超过他酒量。可是小的没有亲见,还以为是他以前喝酒厉害,出家为僧之后,就戒了酒,谁知道他们议论的是他为僧之后的事,说者无心,听的人也没在意,不过,经过大人一提醒,小的突然想起了这件事。看来,和尚并不简单,人前是一个人的样子,人后又是一个人的样子,真是防不胜防。”梅干说。
“本官也是根据经验来判断的,和尚人在寺庙,心还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