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乱平岗的由来(3/5)
后来经过大明朝的谍报机构锦衣卫探查,获得了很多情报。起兵造反的,并不是后楚王姜擎苍,前者已经被软禁在了藩王府。而真正的造反之人锦衣卫没有查出来,朝堂上文武百官商讨良久,最后得出结论,只有两个人最有可能。
一个便是后那楚王姜擎苍的亲孙姜玺,另一个则是前诸侯楚国大将军的亲孙姜玉阳。
相对于姜玉阳,姜玺自然最受怀疑。作为亡国君主姜擎苍的亲孙子,肯定时刻都在想着复国做回真正太子乃至君主。楚国当初投降时,姜玺的父亲,也就是当初的亡国太子,在接下来一年就彻底疯了,浑浑噩噩在后来的楚王府,天天嘶声喊着“我是皇帝”。再后来听说是莫名暴毙而亡。而这位亡国太子也为后楚做出了贡献,生下了姜玺。
相传姜玺这位亡国二世太子自小聪颖过人,四岁识千字,八岁通读古文,十岁便展露才华,可行文作赋,甚至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楚国遗民已经认定了还未束发的姜玺是天命之主,可承大业。姜擎苍因此打杀了一大批前诸侯楚国的元老,将放出这些流言的遗民押解去了长安,并亲自相随请罪。这件事在当时,几乎寒了所有前诸侯楚国的遗民仕子的心。而姜玺本人却始终不显山不露水,素袖藏金。大明朝廷在东南行省剑州安排了很多眼线,监视后楚这爷孙俩的一举一动。如今后楚叛乱,姜玺自然最有嫌疑。
而相比于自小就头角峥嵘的姜玺,姜玉阳就显得太过寻常甚至平庸了。对于他的档案,大明寺只有寥寥几页,大致便是武功下乘,学问一般。而要说他最有可能造反,则是因为他与姜擎苍之间的一些私怨。
五十年前大明马踏九州,以摧枯拉朽之势,吞并了七国,最后打到了前诸侯楚国的皇城门下。
当时楚国内部自然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其实以当时的天下形势,主战一派实则就是主死一派。相传当时的楚国国主也就是后来的后楚王姜擎苍力求主和,但楚国护国大将军也就是姜玉阳的爷爷在朝堂上怒斥前者,誓死不降。
而那时已兵临楚国的皇城门下的大明军队,领兵的自然是在当时已经炙手可热,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东方大明。东方大明深知楚国那位大将军的气节,本来已经做好了一番苦战的准备。
后来发生的事情世人皆知,没有发生惨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