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迎立新帝(1/4)
河间虽然此处冀州,算得上是比较富庶的地方,可是流民依旧很多。
于是刘宏以母亲董氏的名义,组织搭建粥棚救济流民,并且还用侯府的财产用作抵押,找到一个当地的豪强借钱,用来购买农具和耕牛,低价租给百姓使用,同时还经过官府的同意,高价聘请了许多工匠,打造了许多巨大的水车,用来帮助百姓们灌溉农田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水费。
还有不少自以为是的当地士人学子,对刘宏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批判,认为他连穷苦百姓的钱都赚,实在是有违道义。
但是刘宏对于这些话语,却是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刘宏的这些做法,在当地豪强和官府眼中无疑是极为荒唐和败家的行为。
几年前颍川名士荀爽因为党锢牵连,便开始四下走动游历,曾途经河间,当地豪强对刘宏不屑一顾说他是个无能的败家子儿。
可是民间百姓对于刘宏却又是推崇备至,言其和善仁义,这两种极端的问题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让他不由大为好奇,于是登门拜访。
刘宏知道,这些在野的党人,在将来对自己或许会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他们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获得一些士族的支持,于是刘宏热情的招待了荀爽。
荀爽见到刘宏小小年纪便如此聪慧,还有一颗爱惜百姓疾苦的仁心,他的败家行为,在荀爽看来也成为了一种乐善好施的优良品格,一时起了爱才之心,便留在侯府逗留了一些时日,并对刘宏的学业进行了指导。
因此,通过荀爽,刘宏的名声渐渐被一些因为党锢牵连而不得志的学子得知,纷纷上门拜访,对于上门拜访的学子刘宏全都热情款待。
不仅是学子,就连一些游侠前来,刘宏也不曾轻视。
无论是当地百姓,还是那些学子都对其大加赞扬,就连桀骜不驯的游侠都对其敬服,称其聪明贤孝,谦逊博学。
但是刘宏也清楚自己将来想要在宫内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培养一批自己的亲信。
于是在他八岁的时候,为了不引人耳目,便自导自演了一出侯府失窃案,于是便以此为由从名下的佃户家中,招募了一些十五六岁的少年入府训练,用以增加侯府守卫力量,一个侯府招募一些护卫也是很是稀松平常之事。
少年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