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选拔亲军(2/4)
陛下,川浙两省素为我大明重地,可从川浙两省,选取兵员。&34;
秦良玉依着自己的想法,对朱由校提出了建议。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四川出身,而避讳。
在古代,有些皇帝是很忌讳自己的亲军中存在大量士兵与亲军将领是同乡的情况,因为会有很多隐患。
朱由校自无不可,没有丝毫犹豫,点了点头。
&34;一切由秦将军自己决定。亲军的俸禄依旧为双俸,由朕的内帑出。&34;
朱由校一句话,将亲军的规格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英国公张维贤推荐的遵义副总兵陈策与戚家军将领戚金先后入京。朱由校面见之后,发现均是久经战阵的将领,便放下心来,让其二人与秦良玉一起负责起了京营的组建与训练。
京郊外,一处军营前,排起了长队。
&34;叫什么?哪的人?&34;
一个小吏正低头在桌子上,飞快的写着什么,同时头也不抬的说道。
队首是一个看上去不过双十年龄的少年,身上透露着一股淳朴气息,憨厚的笑道:&34;王老七,河北人。&34;
&34;我问大名。&34;那个小吏有些不耐烦的抬起了头。
&34;嗷嗷,那叫王守纯。&34;那个少年略微羞涩的笑着。
随后小吏飞快的在桌子上的牌子上,写上了几个字。递给了他。
&34;去吧,拿着这个牌子去里面排队。只要选拔过了,就能入伍了。&34;那小吏虽然态度有些许不耐烦,但还是为少年详细的讲明了规则。
等到少年拿着牌子道谢离开以后,那小吏又把头埋在了桌子上。
&34;下一个。&34;
最近的几天里,京城外的各处军营外都有人排起长队,等待着选拔。
等到王守纯拿着小吏递给他的牌子,按着小吏的指示,走进了军营之中,他才发现军营里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学着其他人的样子,依旧找了一个队伍,排在了后面。
排在他前面的两人,似乎是同乡,正在飞速的交谈着。
&34;我可扫听过了。皇上这次扩军,要精,不要多。只要咱们的选拔过了,就能入选京营。&34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