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议出宫(2/4)
&34;皇爷,不知福王提出了什么条件。&34;
&34;几位阁老应当知晓,朕曾下旨斥责代王府办事不力,代王惊惧之下,主动交出了土地一万余顷的事情吧。&34;
听到此处,三人微微颔首,显然对于朱由校的这个手笔颇为认同。
&34;朕那福王叔听说以后,不知是害怕还是怎么,主动给朕上书,言说当年神宗对其太过宠溺,如今已经意识到了错误。同样请求上缴一万顷良田。&34;
听到此处后,三位阁臣的面皮抽了一下,显然没有料到福王居然有这么大的手笔。
要知道,当年福王就藩,万历皇帝为了补偿自己这个最宠爱的儿子,竟下旨赐田四万顷。后在群臣的阻挠下,方才变为两万顷。
即便是两万顷良田,洛阳也凑不到。那怎么办呢?洛阳凑不到,便取山东,湖广等地的良田补足。
而且福王的这两万顷土地,可是实实在在的良田。与代王府交出的那一万余顷土地还不太一样,代王缴纳的那土地,有一半良田就不错了。
&34;陛下,即便如此,也不能开此先河。不然将祖宗家法,置于何处?&34;
三位阁老虽然心动,但是仍然没有松口。他们读书人,最重要的就是规矩。也正是因为规矩二字,所以才闹出了国本之争。
&34;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没有答应福王,可是过了没多久,福王叔又给朕上了折子。&34;
朱由校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对着三人说道。
此时三位阁老的好奇心明显被朱由校调动起来了,内阁首辅刘一璟主动问道:&34;皇爷,福王上了什么折子。&34;
&34;福王主动上书说,听闻朕的手中有几种高产农作物,愿以他福王府剩余良田为试验田,交付于朝廷播种。&34;
此话一出,三位阁老脸上的表情,肉眼可见发生了变化。
&34;皇爷,不知是何等高产农作物?于百姓有益?&34;三人之中,一直默不作声的韩爌出动出声问道。
&34;是徐光启从别处带来的名为土豆,番薯等物。亩产较之传统粟米,产量能提升数倍不止。&34;
听到此处,几位阁老再也坐不住。
&3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