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问名礼(2/5)
菴一如东渡之际,日僧岐阳方秀曾请求大明赐书《华严清凉国师大疏》、《晋水源师节录注经者》、《演义钞》、《科文》、《圭峰行愿品记》、《原人发微录》、《禅源诠都序》;拉开小鬼子向往文明的序幕。
永乐六年,倭使节回国时,曾请求大明朝廷赐予仁孝皇后撰写的《劝善》、《内训》两书各一百本。
多年之间,各种典籍都通过民间,或者官方的交流,源源不断的涌入小鬼子岛。
这个时期,也是小鬼子岛与大明的蜜月期,遣明船经常往返宁波等地,与大明进行交流,当然小鬼子岛也是在这百年的时间中,疯狂的吸取着中华文明的精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儒家文化的徒子徒孙。
不过他们学的却很怪,就比如他们也是信奉着长子具备继承父亲一切的权力,可其他的儿子却是不管不问,爱出去认谁当爹都行。
而且小鬼子们对于汉民族的仁德孝顺的观念,也没有学到。
虽然学的不伦不类,但这百年的积累下来,也让小鬼子日后诸多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都有着汉族文化的影子。
包括他们的传统服饰,传统的节日,吃饭用的筷子,茶道,剑道等都有着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
不过这个时期的大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朱见深也不愿做个守成之君,小鬼子岛作为大明外海屏障,一定要掌握在汉人的手中,这是他在朝鲜,安南之后的第三个目标,也是现阶段自认为最难的目标。
曹吉祥从吉祥港返回后,便按照旧航道返回,行至半路的时候,发生了轻微的偏航,没有到达西伯利亚的明启港,而是到了小鬼子岛。
不过现在的曹吉祥就想早一点回到大明。
六日之后,庞大的船队直接停靠在了天津卫的海港。
曹吉祥等人再一次的踏上了故土。
虽然在船上的时候曹吉祥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不能低头,不然官帽会掉。
但当他下了船,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他还是忍不住低头,掩盖自己眼中的泪珠。
这一趟出去,小国公朱仪真的算是失踪人口了。
而算上朱仪带走的人,一千二百余人,死亡二百六十人。
死亡率达到了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