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军校(4/5)
炉灶,否则这京营根本没法去改。
王崇古也是如此想法:“陛下,京营积重难返,只能是另起炉灶了,张阁老支持戚总兵在蓟州镇编练新军、改革军制便有此意,以蓟州一镇试点,训出一支天下强兵,再向九边开枝散叶、引领诸部改制,以九边强军代京营威慑天下,进一步促使新政的推广和实行。”
朱翊钧点点头,戚继光的军事改革是大明复振军力的最后一次国家层面的尝试,有识之人都看得通透。
所以无论高拱、张居正还是王崇古,不管他们政见如何,始终都坚定的支持着戚继光,要人给人、要粮给粮,甚至截留九边其他各镇粮饷军备,也要优先满足戚继光的需求。
王崇古说了一大堆,咽了咽口水,最后总结道:“陛下,臣以为,要复振军力,仅靠营兵和家丁是不够的,关节还是要整顿卫所,唯有卫所复振,我大明才有取之不尽的兵源军饷、才能征战四方、恢复国初的强势。”
“要复振卫所,则必须解决军屯问题,将门以军户为佃农奴隶,肆意侵吞土地、压榨军户,军户温饱尚无法保证,又如何奋力作战呢?”
“臣以为,我大明军力强弱,根源便在这土地之上,即便日后以营兵代卫所,也需要屯田给予军粮、军饷,只有解决土地问题,我大明军中乱象,才能大多自解。”
朱翊钧点点头,又叹了口气,最简单的话却是最难做的事,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多少将门贵胄靠着当地主吃饭,要从这帮手里有刀的家伙嘴边抢食,比从士绅官僚嘴里抢食难多了。
好在朱翊钧来自于另一个时空,那个时空里有一支伟大的部队,就彻底解决了这些困扰着旧军队几千年的问题。
当然,朱翊钧又不是神仙,不可能让这些封建时代的军队一瞬间就变成那支伟大的部队,但它的许多做法却能够给朱翊钧提供参考,让朱翊钧在戚继光军事改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尝试着建立一支天下无敌的强军。
或许会画虎不成反类猫,但朱翊钧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他的新军只要能学到那支伟大军队的三成,就能横行世界了。
朱翊钧干咳一声,说道:“本兵说得详细,朕听得明白,这大明军队的问题,根子在土地,但此事急不得,朕要提振军力,只能是先治标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