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笔杆子(3/6)
朱翊钧自然是兴致寥寥,看了一阵便一边用糕点逗着身边的小潞王和妹妹,一边用眼神四处乱扫,一眼就发现不远处的张元功竟然大不敬的直勾勾的看着这边,眼神中满是期待和兴奋。
朱翊钧一愣,他知道张元功和他爹一样喜爱戏曲,在学校里就经常唱上一段,如今好戏登台他却一直看着自己这边,明显是有话要对自己说了。
朱翊钧向张元功招了招手,那小子面露喜色,猴急狗急的跑过来,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臣请陛下移步,臣有事单独与陛下奏对。”
朱翊钧愈加疑惑,起身跟两位母亲行了一礼,便和张元功一道出了殿门,找了处安静的地方交谈。
张元功早就急不可耐,见服侍的太监内侍都退了下去,赶忙凑到朱翊钧身边,低声奏道:“陛下,学校过年放假,臣方才知晓那考成法案的内情,臣近日苦思良久,觉得考成法案之所有能闹起来,在于朝廷不近百姓,百姓宁愿信乡绅杂吏、却不愿信朝廷公文。”
朱翊钧来了兴趣,抬抬手示意张元功继续说,张元功得了鼓励,面上一片潮红:“陛下,朝廷无信、百姓不明政策,则地方官绅吏员必然肆意扭曲朝廷政策、欺上瞒下,朝廷新政到了地方,成一纸空文都算好的,极有可能善政变恶政,反倒害民祸国。”
“臣以为,要使新政畅通无阻,必要让百姓皆知新政如何施行、目的为何,而要行此事,则不能单靠身处局中的官吏乡绅,需组建新的部监,以新的方式对新政进行宣传。”
张元功深吸一口气,摆明这次单独对奏的目的:“陛下,这天下之人人人爱听戏,南有传奇戏、北有杂剧,勋贵豪门、官绅富商皆豢养戏班,村镇县府行走唱戏的班子也不知凡几。”
“臣以为,若是能建一部监,择戏曲名家或懂戏的官员,统管天下戏班,用戏曲推广新政、宣传政策,百姓明白清楚,则再无官吏士绅能轻易鼓动民乱,如考成法案之事自然可解。”
朱翊钧大喜过望,张元功给他送了一份年终大礼!
朱翊钧曾在隆庆皇帝病榻前向他阐述过自己的治国理念,如今也在一步步的实践中:军校是枪杆子,肥皂产业和未来的盐业还有南洋海贸是钱袋子,而小学和军中夜校则是印把子。
只有这笔杆子朱翊钧一直无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