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朱元璋问策(2/3)
细,不过真正干实话的,却是那些没有品阶的小吏。
直到下午重新上课,宋濂还在那里怀疑人生。
我读了几十年书,到底为了什么?
教书育人,可是教出来的人,又有几个真正能为百姓做实事。
此时的朱橚已经去太医院学习去了,太医院的太医们,你要说没本事那是扯淡。
可为什么很多时候,太医都给人无能的感觉。
主要是服务的对象身份尊贵,因此开的很多方子,都是中正平和,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治好了病人,得不到太多的奖赏,可要是把人治出个好歹,他们搞不好人头不保。
对于教导吴王医术,对他们来说自然也乐意,以前朱橚就喜欢医术,没事还找过他们探讨。
朱元璋对此也没有反对,不过他们心中有些顾虑,唯恐朱元璋怪他们教唆皇子不务正业。
现在有了朱元璋明确的旨意,他们教授起来就没有压力了。
清晨教授朱元璋金刚功,上午读书,下午学医。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慢慢过去了。
皇宫之中,朱橚感觉不到什么变化,不过朝堂之上可就不一样了。
随着汪广洋成为右丞相、刘伯温执掌都察院,这几年都很和谐的朝堂,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汪广洋之前是个老好人,凡事都不出头,刘伯温可不是这种性格。
况且他也明白,朱元璋让他重返朝堂就是为了制衡胡惟庸,毕竟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本来就不对付。
之前天下未定,朱元璋不得不依靠淮西集团,眼下战事减少,就要开始敲打一下他们了。
今天朝堂之上,朱元璋就对胡惟庸发了火,怒斥他的宝钞滥发,致使民间物价上涨,宝钞贬值,并勒令胡惟庸尽快给出解决方案。
胡惟庸倒也光棍,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不过表示想要解决方案办不到,朝廷没有钱来赎回这些宝钞。
这番话气的朱元璋恨不得让人把胡惟庸拉出去砍了,可他也知道眼下还不是处置胡惟庸的地方,只能怒气冲冲的宣布散朝。
正在学医的朱橚,被朱元璋派人叫到了坤宁宫。
朱橚觉得很是奇怪,去坤宁宫做什么。
来到坤宁宫,他就发现朱元璋正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