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燧发枪制成(1/3)
与朱元璋分开之后,朱橚一边溜达着回自己的住处,一边思考着刚才与朱元璋的对话。
他知道今天的对话对于老朱来说,多少有点难以接受,要知道卫所、户籍和藩王分封,算是老朱的得意之作。
否则也不会说出,不费百姓一粒粮食,养兵百万这种话来。
可大明灭亡的原因恰恰是让他自得的政策。
朱橚都有些不太明白,老朱这么聪明的人难道就看不到这些政策的弊端么?
就算他看不出来,难道那些官员们也看不出来么?
还是说,他们看出来了,却不愿意提醒,亦或者是,自负的朱元璋丝毫不在意官员的提醒。
自己能提醒的,也都提醒了,至于老朱能听进去多少,那就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了。
朱元璋没有等到三千万两全部到位,应天一地售出国债券近千万两,有了这些钱,他便下令在浙江、福建、直隶、广州等地,营建战船。
汤和被任命为靖海大将军,开始训练水师。
这次训练水师,其实也没有必要从零开始,明军本来就有水师否则当年也不可能打过陈友谅。
一批参加过当年水战的老兵,再挑选一些海边、江边长大的士兵,水师士兵的问题首先解决。
打方国珍俘虏的那些海船,眼下还有一些能用,这些船只都被当成了训练舰。
这个时候国债券在江浙两地一共销售出去两千三百多万两,三千万两的目标绝对是可以完成的。
就像当初朱橚预料的那样,得知朝廷有意剿灭海盗,开放海禁,之前从事过海洋贸易的海商们,自然是踊跃购买国债券。
他们手里有银子,可是因为朱元璋的限制,他们又不能随心所欲的消费。
购买的国债券不但可以吃利息,还有一些政策上的好处,更加刺激了他们购买的欲望。
家里有钱,谁都想住的好点,穿的好点,再将自家祖先的坟墓好好修缮一番。
有了钱的朱元璋,也不仅仅是想着如何剿灭海盗,一些新打下来的地区,该免税的免税,人口迁徙该补贴也得给补贴。
自从上次跟朱橚聊过一次之后,朱元璋就再也没有单独和他聊过什么。
那天的对话也仿佛没有发生过一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